寄生蟲學/疥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人體寄生蟲學》 >> 蛛形綱 >> 疥蟎
人體寄生蟲學

人體寄生蟲學目錄

疥蟎屬真蟎目、疥蟎科(Sarcoptidae),是一種永久性寄生蟎類。寄生於人和哺乳動物的皮膚表皮層內,引起一種有劇烈瘙癢的頑固性皮膚病,即疥瘡(scabies)。寄生於人體的疥蟎為人疥蟎(Sarcoptes  scabiei)。

形態

疥蟎成蟲體近圓形或橢圓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淺黃色。雌蟎大小為0.3~0.5×0.25~0.4mm;雄蟎為0.2~0.3×0.15~0.2mm。顎體短小,位於前端。螯肢如鉗狀,尖端有小齒,適於齧食宿主皮膚的角質層組織。須肢分三節。無眼和氣門。軀體背面有橫形的波狀橫紋和成列的鱗片狀皮棘,軀體後半部有幾對桿狀剛毛和長鬃。腹面光滑,僅有少數剛毛和4對足。足短粗,分5節,呈圓錐形。前兩對足與後兩對足之間的距離較大,足的基部有角質內突。雌雄蟎前2對足的末端均有具長柄的爪墊,稱吸墊(ambulacra),為感覺靈敏部份;後2對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蟲均為長剛毛,而雄蟲的第4對足末端具吸墊。雌蟎的產卵孔位於後2對足之前的中央,呈橫裂縫狀。雄蟎的外生殖器位於第4對足之間略後處。兩者的肛門都位於軀體後緣正中(圖19-13)。

疥蟎成蟲


圖19-13 疥蟎成蟲

生活史

疥蟎生活史分為卵、幼蟲、前若蟲、後若蟲和成蟲五個期。疥蟎寄生在人體皮膚表皮角質層間,齧食角質組織,並以其螯肢和足跗節末端的爪在皮下開鑿一條與體表平行而紆曲的隧道,雌蟲就在此隧道產卵(圖19-14)。

皮內隧道中的雌疥蟎及卵


圖19-14 皮內隧道中的雌疥蟎及卵

卵呈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殼薄,大小約80×180µm,產出後經3~5天孵化為幼蟲。幼蟲足3對,2對在體前部,1對近體後端。幼蟲仍生活在原隧道中,或另鑿隧道,經3~4天蛻皮為前若蟲。若蟲似成蟲,有足4對,前若蟲生殖器尚未顯現,約經2天後蛻皮成後若蟲。雌性後若蟲產卵孔尚未發育完全,但陰道孔已形成,可行交配。後若蟲再經3~4天蛻皮而為成蟲。完成一代生活史需時8~17天。

疥蟎一般是晚間在人體皮膚表面交配,是在雄性成蟲和雌性後若蟲進行交配。雄蟲大多在交配後不久即死亡;雌後若蟲在交配後20~30分鐘內鑽入宿主皮內,蛻皮為雌蟲,2~3天後即在隧道內產卵。每日可產2~4個卵,一生共可產卵40~50個,雌蟎壽命約5~6周。

生態

1.寄生部位 疥蟎常寄生於人體皮膚較柔軟嫩薄之處,常見於指間、腕屈側、肘窩腋窩前後、腹股溝、外生殖器、乳房下等處;在兒童則全身皮膚均可被侵犯。

2.活動與挖掘隧道 疥蟎寄生在宿主表皮角質層的深處,以角質組織和淋巴液為食,並以螯肢和前跗爪挖掘,逐漸形成一條與皮膚平行的蜿蜒隧道。隧道最長可達10~15mm。以雌蟎所挖的隧道最長,每隔一段距離有小縱向通道通至表皮。雄蟎與後若蟲亦可單獨挖掘,但極短,前若蟲與幼蟲則不能挖掘隧道,只生活在雌蟎所挖的隧道中。雌蟎每天能挖0.5~5mm,一般不深入到角質層的下面。

交配受精後的雌蟎,最為活躍,每分鐘可爬行2.5cm,此時也是最易感染新宿主的時期。

3.溫濕度的影響 雌性成蟲離開宿主後的活動、壽命及感染人的能力與所處環境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有關。溫度較低,濕度較大時壽命較長,而高溫低濕則對其生存不利。雌蟎最適擴散的溫度為15~31℃,有效擴散時限為1~6.95天,在此時限內活動正常並具感染能力。

致病與診斷

疥蟎寄生部位的皮損為小丘疹、小皰及隧道,多為對稱分布。疥瘡丘疹淡紅色、針頭大小、可稀疏分布,中間皮膚正常;亦可密集成群,但不融合。隧道的盲端常有蟲體隱藏,呈針尖大小的灰白小點。劇烈搔癢是疥瘡最突出的症状,引起發癢的原因是雌蟎挖掘隧道時的機械性刺激及生活中產生的排泄物、分泌物的作用,引起的過敏反應所致。白天搔癢較輕,夜晚加劇,睡後更甚。可能是由於疥蟎夜間在溫暖的被褥內活動較強或由於晚上齧食更其所致,故可影響睡眠。由於劇癢、搔抓,可引起繼發性感染,發生膿瘡、毛囊炎或癤腫。

根據接觸史及臨床症状,不難作出診斷。若能找出疥蟎,則可確診。檢出疥蟎的方法過去常用消毒針尖挑破隧道的盡端,取出疥蟎;或用消毒的礦物油滴於皮膚患處,再用刀片輕刮局部,將刮取物鏡檢。最近國內學者採用解剖鏡直接檢查皮損部位,發現有隧道和其盲端的疥蟎輪廓,即用手術刀尖端挑出疥端,即可確診,陽性率可達97.5%。

流行病學

疥瘡分布廣泛,遍及世界各地。疥瘡較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及青年集體中,但亦可發生在其他年齡組。其感染方式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如與患者握手、同床睡眠等,特別是在夜間睡眠時,疥蟎在宿主皮膚上爬行和交配,傳播機會更多。疥蟎離開宿主後還可生存3~10天,並仍可產卵和孵化,因此也可通過患者的被服、手套、鞋襪等間接傳播。公共浴室的休息更衣間是重要的社會傳播場所。

許多哺乳動物體上的疥蟎,偶然也可感染人體,但症状較輕。

預防與治療

預防工作主要是加強衛生宣教,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與患者接觸及使用患者的衣被。發現患者應及時治療,病人的衣服需煮沸或蒸氣消毒處理,或撒上六六六粉劑

治療疥瘡的常用藥物有:10%硫磺軟膏,10%苯甲酸苄酯搽劑,1%DDT霜劑,1%丙體666霜劑,復方敵百蟲霜劑,10%優力膚霜伊維菌素等。患者治療前均需用熱水洗淨患部,待干後用藥塗搽,每晚一次,效果較好。治療後觀察1周左右,如無新皮損出現,方能認為痊癒。

參看

32 革蟎 | 蠕形蟎 32
關於「寄生蟲學/疥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