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學/子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婦產科學》 >>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 女性內生殖器 >> 子宮
婦產科學

婦產科學目錄

是產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器官,位於骨盆腔中央,在膀胱直腸之間,如倒置、前後略扁的梨形,子宮大小與年齡及生育有關,未產者約長7.5cm、寬5cm、厚3cm,子宮可分為底、體與頸三個部分,上三分為「子宮體部」;體的上部兩側輸卵管入口線以上稍隆突部為「子宮底部」,下三分為「子宮頸部」,子宮頸下半部伸入陰道稱「宮頸陰道段」,上半部為「宮頸陰道上段」。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其下通向宮頸管(圖5)。峽部上界因解剖上較狹窄,有人稱之為「宮頸解剖內口」,下界因粘膜在此由子宮內膜轉變為宮頸內膜,稱「宮頸組織內口」。峽部在妊娠期逐漸擴展,臨產時形成子宮下段。宮頸管為梭形上為內口,下開口於陰道,為宮頸外口,未產者呈圓點狀,已產者因分娩裂傷,多呈「一」字形(圖6)。宮頸以外口為界,分為上下兩唇。宮頸寬約1.5~2.5cm,硬度如軟骨輸尿管由上向下在距宮頸側僅約2~2.5cm處,在子宮動脈的後方與之交叉,再向下經陰道側穹窿頂端繞向前方進入膀胱壁。在此區域內行婦科手術時,必須警惕,防止損傷輸尿管。宮體與宮頸比例因年齡而異,嬰兒期為1:2,青春期為1:1,生育期為2:1(圖7),

子宮矢狀剖面圖,示峽部


圖5 子宮矢狀剖面圖,示峽部

1 峽部 2 宮頸陰道上段 3 宮頸陰道段

宮頸外口


圖6 宮頸外口

宮體與宮頸長度比例


圖7 宮體與宮頸長度比例

A 嬰兒期子宮約1:2 B青春期子宮約1:1 C成年期子宮約2:1

子宮正常稍向前彎曲,前壁俯臥於膀胱上,與陰道幾乎成直角,位置可隨膀胱直腸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變。

子宮壁由外向內為漿膜肌層及粘膜(即內膜)三層。粘膜又分功能層(緻密層與海綿層)與基底層兩部分。青春期開始,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功能層發生周期性變化(增殖、分泌及脫落),而基底層無周期性變化。肌層最厚,分為內、中、外三層。外層多縱行,內層環行,中層肌纖維交織如網,分娩後收縮可壓迫貫穿其間的血管,起止血作用。漿膜層緊緊覆蓋宮底及宮體,在前方相當於峽部下界處折向膀胱,形成「子宮膀胱皺襞」。漿膜疏鬆地覆蓋著峽部,在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子宮切除術時,即在此切開腹膜,推開膀胱,露出子宮下段及頸部。子宮後壁漿膜則向下掩蓋宮頸上段及陰道後壁上段,反折至直腸,形成「子宮直腸陷窩」,此為腹腔最低部分。與陰道後穹窿僅有陰道壁、少量結締組織及一層腹膜相隔。臨床上,當腹腔內出血感染化膿時,血液或膿液多積於此,可從陰道後穹窿進行穿刺抽吸或切開引流,以達診斷、治療目的。

參考

32 陰道 | 子宮韌帶 32
關於「婦產科學/子宮」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