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分離感
A+醫學百科 >> 頭頸分離感 |
頭頸分離感是絞架性骨折或外傷性樞椎椎弓骨折的臨床表現之一。臨床表現 :以頸部症状為主,有頭頸分離感,患者喜用手托頭;應注意,約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
目錄 |
頭頸分離感的原因
1.外傷史 多為是來自下頜部朝後上方向的暴力,並可從局部皮膚擦、挫傷等情況推斷。
2.臨床表現 以頸部症状為主,有頭頸分離感,患者喜用手托頭;應注意,約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
3.影像學檢查 在X線側位及斜位片上可獲得清晰的影像,其常見的類型所示。對骨折線顯示不清的無移位者,可加攝體層片或CT片。伴有脊髓神經症状的病例則應行MRI檢查。影像上顯示骨折線在3mm以內且無成角變形者,多屬穩定型;骨折線超過3mm且伴有向前或向後成角變形者,則為不穩定型。嚴重者,此時也可出現成角畸形。
頭頸分離感的診斷
1.外傷史 多為是來自下頜部朝後上方向的暴力,並可從局部皮膚擦、挫傷等情況推斷。
2.臨床表現 以頸部症状為主,有頭頸分離感,患者喜用手托頭;應注意,約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
3.影像學檢查 在X線側位及斜位片上可獲得清晰的影像,其常見的類型所示。對骨折線顯示不清的無移位者,可加攝體層片或CT片。伴有脊髓神經症状的病例則應行MRI檢查。影像上顯示骨折線在3mm以內且無成角變形者,多屬穩定型;骨折線超過3mm且伴有向前或向後成角變形者,則為不穩定型。嚴重者,此時也可出現成角畸形。
頭頸分離感的鑒別診斷
頭頸部劇痛:頭頸部劇痛是緊張性頭痛的特徵之一。緊張性頭痛又稱為肌收縮性頭痛,是最常見的一種頭痛類型,一般認為其患病率高於偏頭痛,約佔門診頭痛患者的半數。主要為頸部和頭面部肌肉持續性收縮而產生的頭部壓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訴為頭部有「緊箍」感。
強迫性頭頸傾斜畸形:單側關節突關節脫位患者頸部局部症状較為突出,疼痛、強迫性頭頸傾斜畸形、頸椎伸展和旋轉功能受限。
1.外傷史 多為是來自下頜部朝後上方向的暴力,並可從局部皮膚擦、挫傷等情況推斷。
2.臨床表現 以頸部症状為主,有頭頸分離感,患者喜用手托頭;應注意,約有15%的病例可以有脊髓症状。
3.影像學檢查 在X線側位及斜位片上可獲得清晰的影像,其常見的類型所示。對骨折線顯示不清的無移位者,可加攝體層片或CT片。伴有脊髓神經症状的病例則應行MRI檢查。影像上顯示骨折線在3mm以內且無成角變形者,多屬穩定型;骨折線超過3mm且伴有向前或向後成角變形者,則為不穩定型。嚴重者,此時也可出現成角畸形。
頭頸分離感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一)治療
1.一般病例 指骨折無明顯移位或易於複位者(多屬穩定的Ⅰ型),可臥床牽引2~3周後行頭-頸-胸石膏固定6~10周。牽引時頭頸應取前屈位(圖6);但對已形成前屈成角者,則應先行水平位牽引,而後略加仰伸。亦可選用頭環支具固定。
2.骨折移位明顯者 先行複位。多取後路直視下開放複位,並行後路椎弓根釘內固定術(圖7)。也可先行頸前路開放複位及頸2~3椎體間植骨融合術,其術式包括:CHTF固定術、頸椎鋼板螺釘固定術及植骨融合術等(圖8~10)。術後視內固定物制動效果不同而採取頸後路椎板夾固定術(頸1~3)(圖11)或其他相應的保護措施;但施行植骨術者,仍需頜-胸石膏保護6~8周。
3.過度牽引者 這種病例十分少見(圖12),實質上,這是脊髓牽拉性斷裂的前臨界狀態。在治療上,早期病例可放鬆牽引使其恢復原位;超過3個月以上者,應採取減壓+原位固定融合術(圖13)。
4.伴有脊髓損傷者 多為合併中央症候群的病例,並按該種損傷處理。
(二)預後
除伴有脊髓損傷者外,一般預後均較好,少有存留後遺症者。
參看
關於「頭頸分離感」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