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四海合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黃帝內經太素》 >> 卷第五(卷首缺) >> 四海合
黃帝內經太素

黃帝內經太素目錄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六第三十三《海論》。自「人亦有四海」至「逆者必敗」,見《甲乙經》卷一第八,惟文法微有不同。

黃帝問岐伯曰:余聞刺法於夫子,夫子之所言,不離於營衛血氣。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支節,子乃合之於四海何乎?

血,謂十二脈中血也。氣,謂十二脈中當經氣也。

平按:《靈樞》「問」下有「於」字;「支」作「肢」;「四海」下無「何」字。

岐伯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十二經水者,皆注于海。海有東西南北,命曰四海。黃帝曰:以人應之奈何?岐伯曰:人亦有四海。黃帝曰:請聞人之四海。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所以應四海者也。

十二經水者,皆注東海,東海周環,遂為四海。十二經脈皆歸胃海,水谷胃氣環流,遂為氣血髓骨之海故也。水谷之海,比於東海也。

平按:《靈樞》「以人應之奈何」下,無「岐伯曰:人亦有四海。黃帝曰:請聞人之四海」十七字。

黃帝曰:遠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願聞應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陰陽表裡營輸所在,四海定矣。

胃脈以為陽,表也;手太陰、足少陰脈為陰,里也;沖脈為十二經脈及絡脈之海,即亦表亦里也。

平按:「營」《靈樞》作「滎」。

黃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為水谷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里;

胃盛水谷,故名水谷之海。胃脈,足陽明也。足陽明脈過於氣街、三里,其氣上下輸此等穴也。

平按:《甲乙》「輸」作「腧」,下同,不再舉。

沖脈者,為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

沖脈管十二經脈。大杼是足太陽、手太陽脈所發之穴。巨虛上下廉,則足陽明脈所發之穴。此等諸穴,皆是沖脈致氣之處,故名輸也。

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

膻,胸中也,音檀。食入胃已,其氣分為三道,有氣上行經隧,聚於胸中,名曰氣海,為肺所主。手陽明是肺腑脈,行於柱骨上下,入缺盆,支者上行至鼻,為足陽明,循頸下人迎之前,皆是膻中氣海之輸也。

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其蓋,下在風府

胃流津液,滲入骨空,變而為髓,頭中最多,故為海也。是腎所生①,其氣上輸腦蓋百會之穴,下輸風府也。

①「生」,人衛本注曰:前段楊注「氣海為肺所主」,疑此「生」字亦當作「主」。

黃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敗?岐伯曰:得順者生,得逆者敗;知調者利,不知調者害。

得生得敗,言逆順,天也;為利為害,言調不,人也。

黃帝曰:四海之逆順奈何?岐伯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急息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

有餘,謂邪氣真氣也。面赤,謂氣上沖面,陽脈盛也。

平按:「急息」《靈樞》作「悗息」,《甲乙》作「悗急息」。

血海有餘者,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則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

血多脈盛,故神想見身大也。怫,扶弗反,怫鬱不安,不知所苦也。

平按:「怫」下,《甲乙》有「郁也」二字。

水谷之海有餘者,則腹滿脹;水谷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髓海有餘者,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目無所見,懈殆安臥。

腦減不滿顱中,故腦易轉,喜耳鳴也。髓不滿脛中,故胻痠疼也。腦虛少,筋肉血等精液不足,故眩冒無所見也。髓虛,四肢腰□無力,故懈怠安臥也。痠,息官反。眩,元遍反,瞑目亂也。□,亡到反,覆也。

平按:「滿脹」《甲乙》作「脹滿」。「胻」《靈樞》作「脛」,《甲乙》作「脛胻」。「□」《靈樞》、《甲乙》均作「冒」;「殆」均作「怠」。注「腰」下一字原缺,袁刻作「脊」。

黃帝曰:余已聞逆順,調之奈何?岐伯曰:審守其輸而調其虛實,毋犯其害,順者得復,逆者必敗。黃帝曰:善。

輸,謂四海之輸。

平按:「毋」字原缺下半,《靈樞》、《甲乙》均作「無」,應是「毋」字。《甲乙》無「黃帝曰:善」四字。

32 陰陽合 | 十二水 32
關於「太素/四海合」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