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檢驗學/血塊收縮試驗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基礎檢驗學》 >> 血液學檢查 >> 血栓與止血的一般檢查 >> 血栓與止血的常用篩選試驗 >> 血塊收縮試驗
臨床基礎檢驗學

臨床基礎檢驗學目錄

[原理] 完全凝固的新鮮血塊,在血小板收縮蛋白的作用下,使纖維蛋白網收縮,血塊縮小,血清析出,使血塊的止血作用更加牢固,在一定的條件下,按規定的時間觀察血塊收縮情況或計算血塊收縮率,即為血塊收縮試驗CRT與血小板數量與質量、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和因子Ⅻ濃度以及血小板數量有關,但主要反映了血小板的質量。

[方法學評價]

1.定性法:靜脈血(可利用度管法凝血時間測定血標本)靜置於37攝多度水浴箱中,在不同時間內分別觀察血塊收縮情況。本法為簡單的定性方法,可作為臨床上粗略判斷血小板的功能之用。有條件的單位,最好採用血塊收縮定量法試驗,結果較準確。

2.定量法:①全血定量法(Macfarlane法):將靜脈血注入有刻度的離心管,待血凝固後增除血塊,再將離心管血清離心後,讀取血清量,計算血塊收縮率。此法需同時作用紅細胞比積測定。②血漿定量法:先製備富血小板血漿,然後加入氯化鈣凝血酶,使血漿凝固,去除血漿凝塊,讀取血精體積,再計算血塊收縮率。由於有更準確的血小板功能實驗,CRT現已少用。

[參考值] 定性法:30-60min開始收縮,24h完全收縮。

定量法:Macfarlane法48-60%

血漿法:>40%

[臨床意義]

1.血塊收縮不良或血塊不收縮見於:①血小板功能異常:如血小板無力症;②血小板數減少:當血小板數小於50×109/L時,血塊收縮顯著減退,如ITP;③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的嚴重減少;④原發性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由於血塊內紅細胞多,體積大,血塊收縮受到限制);⑤異常蛋白血症:如多發性骨髓。

2.血塊過度收縮見於:①先天性或獲得性因子Ⅷ缺乏症;②嚴重貧血(紅細胞少血塊收縮程度增加)。

參看

32 血小板計數 | 凝血時間測定 32
關於「基礎檢驗學/血塊收縮試驗」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