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診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jez.jpg

聽診器,是內外婦兒醫師最常用的診斷用具,是醫師的標誌,現代醫學即始於聽診器的發明。聽診器自從被應用於臨床以來,外形及傳音方式有不斷的改進,但其基本結構變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傳導部分(膠管)及聽音部分(耳件)組成。  

目錄

聽診器的種類

聽診器類型目前有單用聽診器、雙用聽診器、三用聽診器、立式聽診器、多用聽診器以及最新出現的電子聽診器;顏色也有多種顏色可選。一般由聽頭的不同組合分成多種類型。扁形聽診頭常用於聽診高音調雜音大小雙功能扁形聽頭用於探測低頻心音,擴張音和第三音以及第一,第二心音,已經能聽到小兒的心音。鐘形聽診頭常用於聽診低音條高雜音,可以聽到腹中的嬰兒心跳。表式聽診頭,常用於聽診手腕的脈搏聲響。  

聽診器的歷史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發明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19世紀的某一天,急駛而來的馬車在法國巴黎一所豪華府第門前停下,車上走下了著名醫生雷內克,他是被請來給這裡的貴族小姐診病的。面容憔悴的小姐,坐在長靠椅上,緊皺著雙眉,手捂胸口,看起來病得不輕。等小姐捂著胸口訴說病情後,雷內克醫生懷疑她染上了心臟病

若要使診斷正確,最好是聽聽心音,早在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就已記載了醫生用耳貼近病人胸廓診察心肺聲音的診斷方法。雷奈克也從中獲知這一聽診方法,平時常常用來診察病人。但是,當時的醫生都是隔著一條毛巾用耳朵直接貼在病人身體的適當部位來診斷疾病,而這位病人是年輕的貴族小姐,這種方法明顯不合適。雷內克醫生在客廳一邊踱步,一邊想著能不能用新的方法。看到醫生冥思苦想的樣子,屋內的人也不敢隨便走動和說話。

聽診器的發明者雷內克醫生

走著、走著,雷內克醫生的腦海內突然浮現出前幾天,他見到的一件事情。那是在巴黎的一條街道旁邊,堆放著一堆修理房子用的木材。有一天,幾個孩子在木料堆上玩兒,其中有個孩子用一顆大釘敲擊一根木料的一端,他叫其它的孩子用耳朵貼在木料的另一端來聽聲音,他敲一敲,問一問「聽到什麼聲音了?」「聽到了有趣的聲音?」孩子們笑著回答。

正在他們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雷內克醫生路過這裡,他被孩子們的玩耍吸引住了,就停下腳步,他細地看著孩子們玩兒。他站在那裡看了很久,忽然興緻勃勃地走了過去問:「孩子們,讓我也來聽聽這聲音行嗎?」孩子們愉快地答應了。他把耳朵貼著木料的一端,認真地聽孩子們用鐵釘敲擊木料的聲音。「聽到了嗎?先生。」「聽到了,聽到了!」

雷內克醫生靈機一動,馬上叫人找來一張厚紙,將紙緊緊地捲成一個圓筒,一頭按在小姐心臟的部位,另一頭貼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小姐心臟跳動的聲音連其中輕微的雜音都被雷內克醫生聽得一清二楚。他高興極了,告訴小姐的病情已經確診,並且一會兒可以開好藥方。

雷內克醫生回家後,馬上找人專門製作一根空心木管,長30cm,口徑0.5cm,為了便於攜帶,從中剖分為兩段,有螺紋可以旋轉連接,這就是第一個聽診器,它與現在產科用來聽胎兒心音的單耳式木製聽診器很相似。因為這種聽診器樣子像笛子,所以被稱為「醫生的笛子」。雷奈克由此發明了木質聽診用具,是一種中空的直管。雷奈克將之命名為聽診器。後來,雷內克醫生又做了許多實驗,最後確定,用喇叭形的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單管聽診器,效果更好。單管聽診器誕生的年代是1814年。由於聽診器的發明,使得雷內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雷內克醫生死於1826年,年僅45歲。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雷內克設計的單耳聽診器。卡門認為,雙耳能更正確地診斷。他發明的聽診器是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聽診器是一個中空鏡狀的圓椎。卡門的聽診器,有助於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內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內胎兒的心音。

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可產生立體音響的效果,稱為複式聽診器,它能更準確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凱爾的改良品未被廣泛採用。近來又有電子聽診器問世,它能放大聲音,並能使一組醫師同時聽到被診斷者體內的聲音,還能記錄心臟雜音,與正常的心音比較。雖然新型聽診器不斷問世,但是醫師們普遍愛用的仍然是由雷內克設計,經卡門改良的舊型聽診器。  

聽診器的選擇

雙用聽診器

過去,聽診器在聽診效果方面的確沒有太大區別,現在,聽診器種類繁多,不同等級的聽診器在聽正常音響時差別還不太明顯,但聽雜音時就有天壤之別。一般說來,聽診器的品質越高,對雜音的辨析能力越強,使用的時間也越長。一個臨床醫師應該至少常備一副品質較優良的聽診器.

聽診效果差異所在:籠統來講,聽診器越大越重,拾音效果越好;相反的,越小越輕,攜帶越方便,眼花繚亂的新型聽診器的設計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

聽診頭的大小:聽診頭與身體的接觸面越大,拾取的音效越好。但是,人體表面有弧度,若胸件過大,聽頭不能完全與人體接觸,音響不僅不能很好地拾取,還會從空隙瀉漏出去,因此,聽診頭的大小應基於臨床需要。目前,聽診器胸件的直徑幾乎都統一在45-50毫米間,特殊的如兒科胸件的直徑一般為30毫米,新生兒為18毫米。

聽診器的材質:材質在音效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聲音通過空氣或物質傳播,最終轉化為熱能消失。聲波的傳送,在重金屬中幾乎沒有衰減,在較輕的金屬或塑料中容易出現衰減,因而,高等級的聽診器須使用不鏽鋼甚至鈦等重金屬。

聽診器的傳導部分:傳音管路也很重要。管路的內徑越大、長度越短、管壁越厚,聽診器的效果越好,國際標準長度為27英寸。現代聽診器的傳音管路的材質一般為PVC,音效好,美觀,但抗拉伸性差,經常彎曲、拉伸後容易折斷。聽診器在使用後應該將她平展懸掛於頸項兩側,這在國外電視劇中可見到,是佩帶優質聽診器的標準方法。

杯式聽診頭與膜型頭的區別:聽診器由法國的芬萊克先生構想出來的。他的聽診器是杯式的,可拾音範圍為所有可聞音頻率;而膜式聽頭有一層膜,將頻率小於200Hz的低頻聲音濾除掉,使之對高頻音響更敏感。使用時,須用力將它貼於人體上。膜式聽頭可以做得比杯式聽頭大,因而膜式聽頭的音量比杯式聽頭強。

聽頭的臨床應用:在心臟聽診時,膜式聽頭可以良好聽取高頻聲響,杯式聽頭適合聽取低頻聲響或雜音。現代聽診器均為雙面聽診器,聽診頭上既有膜式也有杯式,二者轉換僅需旋轉180o即可,專家建議臨床大夫應使用雙面聽診器。另有一種專利技術,稱為浮動膜技術,膜型聽診頭在特殊的方式下可變為杯式聽頭以聽取低頻雜音。正常和非正常的肺部聲音均屬於高頻聲響,肺部聽診僅用膜式聽頭即可。

聽頭上的防寒圈:上診斷學時,老師教導要將聽診器頭在手中焐片刻後再給患者聽診,以免聽診器上寒冷的金屬刺激患者。現代聽診器上防寒圈的使用比較人性化,減少寒冷的金屬對患者的刺激。

聽診器的耳塞:耳塞能否與耳朵良好適配非常重要,若耳塞不合適,音響會漏出,同時外界雜音也能進入混淆聽診效果。專業聽診器一般選配密封性及舒適性均極佳的密閉式耳塞。

聽診器的耳簧:新式聽診器耳簧均用韌性好的鋼材造就,可調到合適的鬆緊度,佩帶較舒適,調整耳塞的朝向也很方便。由於耳道與側面並非完全900垂直,而是稍向後傾斜,因此佩帶時耳塞朝嚮應稍向前傾斜。高品質聽診器的耳塞朝向可以按解剖學方向預先固定,稱為解剖學正確位耳件。

以上技術結合具有高保真效果的密閉式耳塞,可以讓使用者享受到使用優質聽診器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澄靜的聽診效果與舒適感受。  

聽診器的使用

圖A耳管前傾佩戴

正確佩戴聽診器的方法: 聽診器設計符合耳道角度之專利人體工學耳管與耳竇。它能與聽者的耳道舒適地密合,不會讓您感到疲勞及不適。在把耳管戴上之前,請將聽診器的耳管向外拉(見圖A);金屬耳管應向前傾斜,將耳管戴入您外耳道,使耳竇與您耳道緊密閉合(見圖B);每個人的耳道大小都不一樣,您可選擇大小適當的耳竇。如果佩帶方法正確,但耳竇和耳道密合度不佳,聽診效果也不好時,請將耳管外拉以調整其彈性。不當的佩戴方法,耳竇與耳道不密合時會造成聽診效果不佳。而例如耳管戴反時,會完

圖B 佩戴正確的圖例

全聽不見。

清除雜物: 如果聽診器一直放置在口袋、或沒有定期保養,那衣物的棉絮、纖維或灰塵可能會阻塞聽診器耳管。定期維修保養和清潔能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

檢查密閉性: 聽診器的高品質傳音效果與聽診器和病人體表,聽診器到聽者耳道間的密合度有關。聽頭零件鬆動、Y管鬆動、Y管受損都會影響密合度。密合度越好,越能準確地將患者體內的聲音傳入聽者耳中。所以要經常檢查聽診器狀態。

雙面聽診器: 當使用雙聽頭的聽診器時,使用者需要轉換聽頭的鐘面或膜面模式來使用。當使用膜面時,鐘面將被關閉,以免造成干擾。反之亦然。  

聽診器效應

聽診器效應常見於入耳式耳機,即耳塞線或者單元處受外界碰撞或者空氣摩擦,產生的

Bkjf4.jpg

振動通過耳塞線直接(入耳的線一般硬度大些,有利於傳導振動)傳遞到耳道內,產生讓人很不愉快的聲音。

後掛式耳機能級大改善聽診器效應。個人建議,用線夾將耳機線夾在衣服上,幾乎能完全消除聽診器效應。

關於「聽診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