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duodenal drainage examination),對取自十二指腸腸腔的腸粘膜分泌液、膽汁胰腺外分泌液等混合液體的檢查。對診斷肝、膽和胰腺疾病有重要意義。

引流方法

空腹狀態下,經口插入十二指腸引流管,頂端置於十二指腸末段。待十二指腸液全部收集後,從引流管內注入溫熱的33%硫酸鎂溶液40ml,5~10分鐘後繼續引流,最初流出黃色、來自總膽管的膽汁(A液);繼而流出金黃色、來自膽囊的膽汁(B液);最後流出淡黃色、來自肝內膽管的膽汁(C液)。

臨床意義

正常的引流液透明或微混濁。若混有酸性胃液,則使膽鹽沉下而變混濁,當加入鹼性液體後,又可變清。若仍混濁,提示可能內含膿細胞上皮細胞、粘液或結晶,多見於十二指腸炎症或膽道感染。正常引流液內含有少量粘液,故略粘稠。膽囊有炎症時膽汁濃縮,使粘稠度增加。

若有膽道感染,在顯微鏡下檢查引流液時可見較多白細胞。膽道內有蛔蟲,中華分支睾吸蟲或雅爾(曾譯賈第)氏鞭毛蟲感染時,可見到相應的蟲卵或鞭毛蟲。患膽石症時,可見有膽紅素鈣顆粒或膽固醇結晶。

正常膽汁內基本上是無細菌的。用無菌操作收集的A、B、C液,有膽道感染者可培養出致病菌傷寒患者的膽液中可培養出傷寒桿菌,有助於診斷和治療。

參看

關於「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