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神經心理測驗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心理學》 >> 臨床心理測驗(二) >> 神經心理測驗
醫學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目錄

目錄

一、概述

神經心理學是研究腦和行為的關係的學科。神經心理測驗是測量病人在腦病損時所引起心理變化的特點。了解不同性質、不同部位的病損以及不同病程時的心理變化以及仍保留的心理功能的情況。這些信息可為臨床神經病學家在臨床診斷、制定於預計劃和康復計劃方面提供有益依據。

神經心理測驗從現代心理測驗開始後就已經出現。有一些心理測驗當時並非為此目的而編,但後來發現它們可作神經心理測驗用。近二、三十年來經心理測驗發展較快,已成為心理測驗中的一分支。神經心理測驗大致可分為單個的測驗和亂套的測驗兩類。所謂單個測驗是指測驗形式單一,測量目標也比較局限;而成套的測驗則是由許多單個測驗所組成,不局限於研究哪一種性質的心理變化,而是作綜合研究,它們對臨床診斷特別有幫助。研究中多用單個神經心理測驗,如Kohs的積木圖案測驗,Seguin的形板測驗,Benton的視覺保持測驗(BVRT),Graham的圖案記憶測驗(MFD),Stott等的運動損害測驗(TMI)等。成套神經心理測驗常用的有Halstead-Reitan成套測驗(HRB)、Luria-Nebraska成套測驗(LNB)。韋氏記憶量表(WMS)和韋氏智力量表(W-B1,WAIS)及其修訂本等也是成套測驗,雖然未被命名為神經心理測驗,而實際上成為與H.R.B聯用的兩種重要測驗。下面主要介紹在臨床上廣為應用的成套測驗。

二、halstead-Reitan神經心理成套測驗(H-R)

最初系W.C.Halstead設計,後有R.M.Reitan合作並加以發展而成為現在的成人、少年、幼兒用三套測驗,合稱H.R成套神經心理測驗(HR-NB,簡稱HRB或H.R)。Halstead根據他的生物智力理論編製此測驗,在1947年曾選用了27個實驗性測驗。通過與Reitan 的合作,發現有一些測驗在區別正常和腦病損時不敏感,便加以淘汰。現在一般用10個分測驗。有些實驗室根據各自的經驗在這些通用分測驗上有增減。我國於近年引進了此測驗,由龔耀先及解亞寧等主持全國協作,於1985年及1986年分別是完成了成人及幼兒的修訂工作。前者是簡稱H.R.B(A)-RC,後者簡稱H.R.B(Y)-RC。.

(一)我國修訂的H.R成人成套神經心理測驗――H.R.B(A)-RC

此成套測驗包括6個重要的分測驗和4個檢查,此外有智力和記憶測驗等聯用,可用於十五歲以上的人。

專欄14-1 H.R.B(A)-RC的分測驗、檢查及其功用

1.範疇測驗 有156張幻燈片分成7組,用投射裝置(或卡片式)顯示。受試在1至4個數字的按鍵上作出選擇性的按壓後,有鈴聲或蜂鳴聲給以陽性或陰性強化。測量概念形成、抽象和綜合能力。

2.觸覺操作測驗(TPT)採用修訂後的Seguin-Goddard形板,蒙眼後分別用利手、非利手和雙手將小形板放入相應形狀的槽板中。然後要求回憶小形板形狀和在板上的位置。計算時間、記形和記位。測量觸覺分辨、運動覺上肢協調能力、手的動作以及空間記憶能力。

3.音樂節律測驗 用Seashore氏音樂技能測驗中的節律測驗,磁帶播放,要求受試者辨審。測量警覺性,持久注意,分辨非言語的聽知覺和不同節律順序的能力。

4.詞語聲音知覺測驗(簡稱SSPT)用磁帶播放一個詞音後,從類似的4個詞音中選出與之相符合的詞音。測量持久注意、聽與視覺綜合、聽分辨的能力。

5.手指敲擊測驗左右食指敲擊,測量雙手的精細動作和速度。

6.連線測驗(trailmaking test)A式,1-25諸數字散亂分布,要求按順序相連,記速度和錯誤,B式,1-13,A-L諸數字和字母散亂分布,需要按1-A-2-B……數字與字母順序交替相連。測量運動速度、視掃描、視覺運動綜合、精神靈活性、字與數系統的綜合和從一系列向另一序列轉換的能力。

幾種檢查

1.握力檢查利手和非利手分別進行,測量握力,區別兩手的偏利。

2.感知覺檢查包括單側刺激和雙側同時刺激。有觸、聽、視覺的,有手指辨認、指尖觸認數字等,測量一側化的障礙。

3.失語甄別測驗包括命名、閱讀、聽辨、書寫、計算、臨摹、指點身體部位等,檢查各種失語。

4.側性優勢檢查檢查利側,包括手、眼、足、肩、測定大腦半球的優勢側。

本測驗的標準化標本從全國取正常成人885名,腦病患者350例,根據兩組標本的成績計算出一套按年齡和性別而定的劃界分。所謂劃界分是劃分正常與異常的臨界分。凡劃入異常者計1分。由劃入異常的測驗數與測驗數之比,計算出損傷指數(impairment index),其計算公式如下:

由劃入異常的測驗數與測驗數之比,計算出損傷指數


正常人中也有個別測驗劃入異常的。所以損傷指數也按正常人與腦病患者計算出劃界分,即損傷指數需要大到一定程度才有診斷腦病的意義。

受試者有無腦損害要按損傷指數的大小、幾項檢查中的陽性發現,以及聯用測驗中的發現一起作出評估。

大腦兩半腦在功能上有聯繫也有區別。因此當一側半球有病損時,其相應側肢體的感知覺、運動,以及由該半球所聯繫的高級心理功能會有特徵性改變。根據這種關係,神經心理測驗結果便有可能對腦損害進行定測。

專欄14-2 測驗結果與腦病損的的側性關係

左半球
(1)智力:VIQ<PIQ(相差
10IQ以上)
(2)記憶:言語記憶明顯損害
(3)思維:心算,相似性成績明顯下降。
(4)運動:敲擊測驗,速度,握力等,右手的明顯低於左手
(5)感知覺:右側肢體有陽性發現
(6)失語檢查:有語言困難,語言測驗成績下降
(7)損傷指數
註:資料來自HRB(A)- RC手冊
瀰漫性
普遍降低
普通損害
範疇,領悟和相似性成績明顯下降
連線測驗乙套的成績明顯低於甲套
在劃界分以上
右半球
PIQ<VIQ(相差10IQ以 上)
TPT記位、WMS記位成績明顯下降
BD、PA測驗成績明顯下降
左手敲擊測驗速度、握力等明顯低於右手,定型性運動能低
左側有陽性發現,節奏性感知覺能力下降
有結構性失用

(二)兒童神經心理測驗

Reitan 於1951年至1953年間將成人本來用於15歲以下受試,發現只要將有些分測驗作一些改變,測驗使用可延伸至9歲兒童,於1954年製成本測驗。

專欄14-3 用於5~8歲兒童幾個修改測驗

1.範疇測驗中的修改對幼兒不採用數字來作範疇測驗內容,而是用紅、藍、黃、四種顏色代替四個數字。

2.色形和漸進圖形測驗 成人和少年用連線A和B測驗,幼兒尚不認識數字和字母,改用色形和漸進圖形測驗代替。前者為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幾何圖形,要求兒童第一次按相同顏色匹配,第二次按形狀匹配,如此交替進行。後者是大圖形內另有一不相同的小圖形,從一指定圖形開始,按這些圖形中的小圖形尋畫一個形狀相同的大圖形相匹配。如此連續交替進行。這兩種測驗相當連線B測驗。測定大腦功能的靈活性(圖14-4)。

3.圖形配對測驗這是幼兒特有測驗。在卡片上下兩排圖畫按相似性(外形的,或意義的)一一配對,測定分析綜合能力(包括視覺的和言語的)。

4.V形配對和圖形配對測驗均為幼兒特有測驗,測量視覺-空間關係能力

5.靶測驗(target test)幼兒特有測驗。要求兒童按主試者在刺激圖上的指點順序,再生於他們的回答紙上。可測量視覺-空間形象的再生能力。

H.R.B.幼兒神經心理測驗


圖14-4 H.R.B.幼兒神經心理測驗

(漸進圖形測驗)

1955年Reitan在Indiana大學醫學中心將兒童用的成套測驗在用於9歲以下兒童時發現,將部分分測驗加以修改後,此測驗仍有效,於是又製成一套可用於5~8歲兒童的測驗。

幼兒神經心理成套測驗的常模,一般不採用劃界分和損傷指數的方式,而是採用正常組及各種腦病組各項分測驗的均數及標準差

H.R.B(Y)-RC取正常兒童1002名,腦病患兒98例。分測驗均以各年齡組的各種測驗結果均數及標準差為常模,以病兒組(包括智力低下癲癇和其他腦疾患三組)作效度檢查用。將各病兒組與正常兒童的成績進行比較,都有明顯差異。

三、Luria-Nebraska神經心理成套測驗(LNNB)

蘇聯神經心理學家魯利亞根據他的神經學的理論編製了一套檢查方法用於臨床,曾在發表論文時提及,但未公布內容。Charales J. Golden及 Nebraska大學的同事們經過多年努力將此方法修改成美國式的神經心理學測驗,於1980年發表了魯利亞檢查的修訂本,即LNNB。我國由徐雲和龔耀先於1986年進行了一次修訂,已制定了一套地方性常模。

LNNB包含11個分測驗,共269個項目。此外,在11個分測驗的269個項目中派生出三個附加量表,即疾病特有的病徵量表,左半球和右半球定測量表。

每一項目的原始分計為0~2三種。「0」表示正常,「1」表示邊緣狀態,「2」表示異常。各分測驗的原始積產換算成T分,畫出全測驗的剖析圖,根據臨界水平和剖析圖判別有無腦病損並定側。

專欄14-4 LNNB各分測驗及其功用

1.運動測驗 51個項目,要求被試有按示範或指定完成手、口和舌一系列運動,以測定視覺-空間組織能力,完成複雜行為的能力和圖畫能力。

2.節律測驗 12個項目,測定近似聲音、節律和音調的聽辨能力。

3.觸覺測驗 22個分測驗,測定皮膚觸覺、肌肉關節感覺及實體覺。

4.視覺測驗 14個項目,測定空間定向,估計視-空間能力。

5.感知言語測驗 33個項目、測定區別音素能力、理解言語的能力。

6.表達性言語(expressivespeech)測驗 42個分測驗,測定發音,說出語句和對物體命名等能力。

7.書寫測驗 13個項目,測定在口授要求下書寫出詞和短句的能力。

8.閱讀測驗 13個項目,測定將詞分成字母,從字母組成詞,誦讀字母、詞和短文的能力。

9.算術測驗 22個項目,包括辨認阿拉伯數字和羅馬數字,比較數目的大小、計數、計算等。

10.記憶測驗 13個項目,包括無關詞的學習,干擾下的視覺記憶邏輯記憶等。

11.智力測驗 34個項目,包括圖片和短文的主題理解、辭彙解釋、概念形成、物體分類、類比和標本推理等。

根據T分進行研究,在腦病損組與對照組相鑒別時,各分測驗均有鑒別作用;而腦病組與精神病人相鑒別時,14個分測驗中有4個無鑒別作用。如以劃界分來診斷,在腦病組中各分測驗的符合率為58~86%,正常人劃正常的為74~96%,精神分裂症患者劃為無腦病損的為34~92%。

四、記憶測驗

記憶測驗通常多用於神經心理研究。現介紹兩種成套測驗。

(一)韋氏記憶量表(WMS)及中國修訂本

D.W.echsler(1945)編甲式,C,P,Stone(1946)編乙式。各含7個分測驗:個人經歷、數字順序關係、邏輯(理解)記憶、順背和倒背景數字、視覺再生和聯想學習等。將分測驗原始分數相加,按年齡加一「加權分」,然後計算出記憶商數(MQ)。此量表在臨床上應用甚廣,H.R.B將它用作主要聯用測驗之一。

龔耀先等(1980)修訂了本測驗,增改了測驗內容,改變了記分系統,仍分甲乙平行本。

修訂本內容:1、長時記憶3個分測驗:①個人經歷;②時間空間(定向);③數字順序關係。2、短時記憶包括6個分測驗:①視覺再認;②圖片回憶;③視覺再生;④聯想學習;⑤觸摸測驗;⑥理解記憶。3、瞬時記憶:順背和倒背數目。

標準化樣本為16歲以上正常人1,002名,腦病患者50名。

記分系統:仿Wechsler的離差智商計算方法,將各分測驗的原始分換算成量表分(均數取10,標準差取3),再將各年齡組的總分換算成標準分(均數取100,標準數取15),即離差記憶商數(MQ)。由原始分換算成量表分,並由量表分換算成MQ,均製成換算表備用。因此只要得到某受試者的原始分便可從相應年齡組年齡組的換算表內查出MQ值。

54名受試者在相隔34天後甲、乙兩套的重測相關係數為0.82。重測效應為+6.95分(提高6.95%)。

MQ與年齡關係:①量表總分隨年齡增長而漸減;②量表總分隨年齡漸減的速度是呈階段性的,非等速的。在30歲前依年齡增加稍有增長,但不明顯。30歲以後下降;40~45歲時下降速度減緩,從45歲起下降加速。③量表總分隨年齡增減的趨熱因測驗不同而不同;④同一測驗隨年齡增減的程度也不一。

(二)臨床記憶量表

此系許淑蓮等(1984)所編。全量表包括「聯想學習」、「指向記憶」「無意義圖形再認」「圖象自由回憶」、「人象特點聯繫回憶」等分測驗。分甲乙平行兩套,記分方法同修訂的WMS。

標準化樣本分有文化和無文化兩組正常人,年齡從20歲起,全國五大區(缺西南)共計3,310名。

1.信度 ①用分半相關法,在「聯想學習」、「指向記憶」及「圖象自由回憶」三分測驗中進行。甲套的係數分別為0.70、0.60、和0.75;乙套為0.68、0.78和0.67(經校正)。②甲乙兩套,94人,相隔2~4周重測相關,在上述在三分測驗外加「人像特點聯繫回憶」,其分數分別為0.66、0.59、0.71和0.66。總分相關為0.85。

2.效度 ①記憶與學習成績關係:98名大學生按學校平均成績85分以上和以下分數兩組,計算其MQ,前者為127.81±16.後者為117.22±14.29,相關顯著。②記憶與大腦兩半球的關係:左、右腦病損者分別為12、13;他們的記憶量表分在聯想和無意義圖形的記憶中,有相反的關係。即左腦病損時後一測驗成績保持較好,右腦病損時前一測驗成績保持較好。③記憶與年齡關係:量表分隨年齡增長而下降,30~40歲、40~50歲、60~70歲下降顯著。

參看

32 主題統覺測驗 | 評定量表 32
關於「醫學心理學/神經心理測驗」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