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健康概念的演變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心理學》 >> 健康心理學 >> 健康概念的演變
醫學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目錄

人人希望健康,並且把健康和幸福聯結在一起,把健康和社會進步聯結在一起。但什麼是健康,卻有不同的理解;怎樣維護健康,也有不同的途徑。

人們追求健康是與生產水平、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相聯繫的,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生物科學和醫學的進步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生物醫學把人簡單地當作生物有機體來研究而忽略了人的社會方面,忽略了人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這在健康的概念上也有明顯的反映。《辭海》中健康的概念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發育良好、功能正常、體質健壯、精力充沛並具有良好勞動效能的狀態。通常用人體測量、體格檢查和各種生理指標來衡量。」這種提法比「健康就是沒有病」要完善些,但仍然是把人作為生物有機體來對待,因為它雖然提出了「勞動效能」這一概念,但仍未把人當作社會人來對待。對健康的這種認識,在生物醫學模式時代被公認是正確的。

關於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1985年中文版的定義是:「健康,使個體能長時期地適應環境的身體、情緒、精神及社交方面的能力。」「疾病,是以產生症状體征的異常生理或心理狀態」,是「人體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器官組織的形態,功能偏離正常標準的狀態。」「健康可用可測量的數值(如身高、體重、體溫脈搏血壓視力等)來衡量,但其標準很難掌握。」這一概念雖然在定義中提到心理因素,但在測量和疾病分類方面沒有具體內容。可以說這是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過渡過程中的產物。一方面,這種轉化尚缺乏足夠的臨床實踐資料提供理論的概括;另一方面撰寫者雖然接受了新的醫學模式的思想,但難以作進一步的理論探討。因此它還沒有超越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成立時在它的憲章中所提到的健康概念:「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接著它對健康又作了比較詳細的解釋,除了眾所周知的病理改變的內容之外,對心理狀態的要求提出以下多條,諸如:要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地擔負日常工作和生活,且不會感到疲勞和緊張。應該是積極樂觀,勇於承擔責任,並且要能上能下,心胸開闊,不致於因為很小的事就耿耿於懷,必須是精神飽滿、情緒穩定,並且是善於休息的人。要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排除干擾的能力。要有比較強的應變能力,反應速度快,並且有高度適應能力。看上去眼睛炯炯發光而有神,眼球動轉靈活,善於觀察,等等。總之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三方面的良好和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生理上沒有病態。

從對健康這一概念的討論中可以看出,為了實現完滿康寧的健康狀態不僅要講究生理衛生,還要講究心理衛生,即研究健康心理學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心理健康與心理衛生(mental health and hygiene)條目中說:「心理健康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範圍內所能達到最佳功能狀態,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狀態。心理衛生包括一切旨在改進及保持上述狀態的措施,諸如精神疾病康復精神病的預防的預防、減輕充滿衝突的世界帶來的精神壓力,以及使人處於能按其身心潛能進行活動的健康水平等。「民主德國的心理衛生學家K.Hecht指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心理衛生的概念應理解為:「對人的心理健康進行預防性保護,其方法是:創造性地發揮大腦機能和充分發展個人心理特徵的最佳條件,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確立人與人之間多方面的關係,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對周圍環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心理衛生包括:加強腦力和創造能力的系統鍛煉,注意社會條件的最佳化,消除勞動和閒時的單調乏味,防止提出過高或偏低的要求,避免神經系統的超負荷。它的目的在於教會人們處理好日常生活的各種矛盾,掌握科學信息和其他信息而無損於健康,克服病態的敏感和嬌氣。」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教授在《教育心理學》中提出:「我們應注意身體的健康,故研究生理衛生;我們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發展,則必須注重心理衛生。」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為《中國心理衛生雜誌》撰文指出:「講究心理健康及社會功能良好之道,即心理衛生。」「講究心理衛生以達到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良好,非僅能預防諸種心理疾病,而且能預防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例如,心理健康往往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不致違法亂紀、觸紀法律;而有許多犯罪者往往是心理不健康者或不很健康者,故為了預防青少年失足和成人犯罪,自幼就講究心理衛生,是個積極的有效措施。」

綜上所述,心理衛生可定義為:以積極的、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當前和發展著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以及自我內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功能。心理衛生的任務是按照個體的不同年齡發展階段的心理特徵和心理發展規律,通過各種有益的教育和訓練,以及家庭、社會的良好影響(即社會化)來培養和維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社會活動能力。使人在學習、工作、生活、創造活動中保持心身健康,處於完滿康寧狀態。

32 健康心理學 | 心理健康及其水平 32
關於「醫學心理學/健康概念的演變」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