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免疫學/補體系統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免疫學》 >> 補體系統 >> 補體系統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
醫學免疫學 |
|
|
一、補體分子的組分和命名
進入60年代後,由於蛋白質化學和免疫化學技術的進步,自血液中分離、純化補體成分成功,現已證明補體是單一成分的論點是不正確的,它是由三組球蛋白大分子組成。即第一組分是由9種補體成分組成,分別命名為C1、C2、C3、C4、C5、C6、C7、C8、C9。其中C1是由三個亞單位組成,命名為Clq、Clr、Cls,因此第一組分是由11種球蛋白大分子組成。在70年代又發現一些新的血清因子參予補體活化,但它們不是經過抗原抗體複合物的活化途徑。而是通過旁路活化途徑。這此些因子包括B因子、D因P因子,它們構成補體的第二組分。其後又發現多種參矛控制補體活化的抑制因子或滅活因子,如CI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結合蛋白、過敏毒素滅活因子等。這些因子可控制補體分子的活化,對維持補體在體內的平衡起調節作用,它們構成了補體的第三組分。
由於補體活化另一途徑的深入研究,對補體系統的生物學意義有了新的識別,從而打破了對補體的傳統觀點,建立了新的概念。即補體系統是由將近20多種血清蛋白組成的多分子系統,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調節作用。它至少有二種不同的活化途徑,其生物學意義不僅是抗體分子的輔助或增強因子,也具有獨立的生物學作用,對機體的防禦功能、免疫系統功能的調節以及免疫病理過程都發揮重要作用。
196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補體命名委員會對補體進行了統一命名。分別以C1……C9命名,1981年對新發現的一些成分和因子也進行了統一命名。每一補體的肽鏈結構用希臘字母表示,如C3a和β鏈等。每一分子的酶解斷片可用小寫英文字母表示如C3a和C3b等酶解斷片,具有酶活性分子可在其上畫橫線表示之,如C1為無酶活性分子,而C1為有酶活性分子。對具有酶活性的複合物則應用其斷片表示,如C3轉化酶可用C4b,2a表示。
表3-1 WHO對部分補體成分的命名(1981)
統一名稱 | 曾用名稱 |
B因子 | C3激活劑前體,熱穩定因子等 |
D因子 | C3激活劑前體轉化酶,GBGase等 |
P因子 | 備解素 |
H因子 | C3bINA促進因子 |
I因子 | C3b滅活因子,KAF等 |
補體分子是分別由肝細胞、巨噬細胞以及腸粘膜上皮細胞等多種細胞產生的。其理化性質及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差異甚大。全部補體分子的化學組成均為多糖蛋白,各補體成分的分子量變動範圍很大,其中C4結合蛋白的分子量最大,為55萬,D因子分子量最小僅為2.3萬。大多數補體成分的電泳遷移率屬β球蛋白,少數屬a球蛋白及γ球蛋白。血清中補體蛋白約佔總球蛋白的10%,其中含量最高的為C3,約含1mg/ml,而D因子僅含1μg/ml,二者相差約千倍。人類某些疾病其總補含量或單一成分含量可發生變化,因而對體液中補體水平的測定,或組織內補體定位觀察,對一些疾病的診斷具有一定意義。
二、補體的理化性質
補體系統中各成分的理化性狀概括列於表3-2。由表見,補體成分大多是β球蛋白,少數幾種屬a或γ球蛋白,分子量在25~390KD之間。在血清中的含量以C3為最高,達1300μg/ml,其次為C4、S蛋白和H因子,各約為C3含量的1/3;其他成分的含量僅為C3的1/10或更低。
補體成分的產生部位如表3-3所示,其中C7的產生部位尚不清楚。
表3-2 補體系統各成分的理化性狀
補體成分 | 分子量(KD) | 電泳區帶 | 肽鏈數目 | 血清含量 | 裂解片段 |
Clq | 390 | γ2 | 18 | 70 | |
Clr | 95 | β | 1 | 35 | |
Cls | 85 | α | 1 | 35 | |
C2 | 117 | β1 | 1 | 30 | C2a,C2b |
C3(A因子) | 190 | β1 | 2 | 1300 | C3a,C3b C3c,C3d |
C4 | 180 | β2 | 3 | 430 | C4a,C4b C4c,C4d |
C5 | 190 | β1 | 2 | 75 | C5a,C5b |
C6 | 128 | β2 | 1 | 60 | |
C7 | 120 | β2 | 1 | 55 | |
C8 | 163 | γ1 | 3 | 55 | |
C9 | 79 | α | 1 | 200 | |
B因子(C3PA) | 95 | β | 1 | 240 | Ba,Bb |
D因子(C3PA酶原) | 25 | α | 1 | 2 | |
P因子(備解素) | 220 | γ2 | 4 | 25 | |
C1INH | 105 | α | 1 | 180 | |
C4bp | 1100 | 6~8 | 250 | ||
I因子(C3bINA) | 93 | β | 2 | 50 | |
H因子(β1H) | 150 | β | 1 | 400 | |
S蛋白 | 80 | α | 1 | 500 |
表3-3 補體系統各成分產生部位
補體成分 | 產生部位 |
C1 | 小腸上皮細胞、脾、巨噬細胞 |
C2 | 巨噬細胞 |
C3 | 巨噬細胞、肝 |
C4 | 巨噬細胞、肝 |
C5 | 巨噬細胞 |
C6 | 肝 |
C7 | ? |
C8 | 肝 |
C9 | 肝 |
B因子 | 巨噬細胞、肝 |
D因子 | 巨噬細胞、血小板 |
P因子 | 巨噬細胞 |
I因子 | 巨噬細胞 |
H因子 | 巨噬細胞、血小板 |
補體系統 | 補體系統的激活 |
關於「醫學免疫學/補體系統的組成和理化性質」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