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皮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基礎理論》 >> 經絡 >> 經別、絡脈、經筋、皮部 >> 皮部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目錄

(一)皮部的含義

皮部為十二皮部的簡稱,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的部位,是經絡之氣散布的區域,即全身體表皮膚按十二經脈分布劃分的十二個部位。經脈、經別、絡脈、經筋,大體上都是分手足三陰三陽。在體表的皮膚也是按經絡來分區,故稱十二皮部。

(二)皮部的循行

十二皮部合為六經皮部,各有專名,其名稱見下表。

六經名
太陽
陽明
少陽 太陰 少陰 厥陰
皮部名 關樞 害蜚 樞持 關蟄 樞儒 害肩


(三)皮部的生理功能

十二皮部屬於人體的最外層,又與經絡氣血相通,為機體衛外的屏障,具有保衛機體、抗禦外邪和反映病理變化的作用。「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人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人舍於府藏也」(《素問.皮部論》)。這樣,皮一絡一經一腑一臟,成為疾病傳變的層次;臟腑、經絡的病變能反映到皮部,如「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等。從外部的診察和施治則可推斷和治療內部的疾病。皮膚針、刺絡、敷貼等法,都是結合皮部理論運用的。

參看

32 經筋 | 經絡的生理功能 32
關於「中醫基礎/皮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