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易筋經
醫學電子書 >> 《中醫養生學》 >> 運動養生 >> 易筋經 |
中醫養生學 |
|
|
「易」指移動、活動;「筋」,泛指肌肉、筋骨;「經」,指常道、規範。顧名思義,「易筋經」就是活動肌肉、筋骨,使全身經絡、氣血通暢,從而增進健康、祛病延年的一種傳統健身法。
相傳易筋經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者菩提達摩傳授的,梁武帝蕭衍時(公元5世紀),達摩北渡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向弟子們傳授了易筋經。當時,只是為了緩解一下坐禪修鍊的睏倦和疲勞,故動作多以伸腰踢腿等通血脈、利筋骨的動作為主,其動作又多以仿效古代的各種勞動姿勢為主。後來逐漸流傳開來,自唐以後,歷代養生書中,多有記載,成為民間廣為流傳的健身術之一,建國後,還有《易筋經》單行本出版。足見其為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人民所歡迎。
在古本十二式易筋經中,所設動作都是仿效古代的各種勞動姿勢而演化成的。例如:春谷、載運、進倉、收囤和珍惜穀物等動作,均以勞動的各種動作為基礎形態。活動以形體屈伸、俯仰、扭轉為特點,以達到「伸筋拔骨」的鍛煉效果。因此,對於青少年來說,這種方法可以糾正身體的不良姿態,促進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對於年老體弱者來講,經常練此功法,可以防止老年性肌肉萎縮,促進血液循環,調整和加強全身的營養和吸收,對慢性疾病的恢復,以及延緩衰老都很有益處。
一、養生機理
易筋經同樣是一種意念、呼吸、動作緊密結合的一種功法,尤其重視意念的鍛煉,活動中要求排除雜念,通過意識的專注,力求達到「動隨意行,意隨氣行」,以用意念調節肌肉、筋骨的緊張力,(即指形體不動,而肌肉緊張的「暗使勁」)。其獨特的「伸筋拔骨」運動形式,可使肌肉、筋骨在動勢柔、緩、輕、慢的活動中,得到有意識的神、拉、收、伸,長期練功,會使肌肉、韌帶富有彈性,收縮和舒張能力增強,從而使其營養得到改善。同時,使全身經絡、氣血通暢,五臟六腑調和,精神充沛,生命力旺盛。當然,必須長期鍛煉才能收到內則五臟敷華,外則肌膚潤澤,容顏光彩,耳目聰明,老當益壯的功效。
二、練功要領
(一)精神清靜,意守丹田。
(二)舌抵上齶,呼吸勻緩,用腹式呼吸。
(三)松靜結合,柔剛相濟,身體自然放鬆,動隨意行,意隨氣行,不要緊張僵硬。
(四)用力時應使肌肉逐漸收縮,達到緊張狀態,然後,緩緩放鬆。
易筋經十二式
①搗桿春糧,②扁擔挑糧,③揚風淨糧,④換肩扛糧,⑤推袋垛糧,⑥牽牛拉糧,⑦背牽運糧,⑧盤蘿卸糧,⑨圍穴囤糧,⑩撲地護糧,⑾屈體撿糧,⑿弓身收糧。具體做法及注意事項詳見《中醫健身學》。
參看
八段錦 | 娛樂養生 |
關於「中醫養生/易筋經」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