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保健/中老年人的心理特徵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預防保健篇》 >> 中老年保健 >> 中老年人的心理和行為變化 >> 中老年人的心理特徵
家庭醫學百科·預防保健篇

家庭醫學百科·預防保健篇目錄

光陰荏苒,歲月更迭,人們不知不覺地出現兩鬢斑白,皮膚和前額皺紋加深,自己已進入中老年期了。生理上的老化和環境的變化,常使不少人在思想情緒、生活習慣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不能順利地適應這些變化,從而產生種種心理變化。這些心理變化是漸進和複雜的演變過程。既與中老年人的情緒、智力和生理的變化密切相關,又同中老年人的文化素養、社會角色和傳統習慣等因素有聯繫。重視中老年人的心理衛生保健對保持中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老年人的心理和行為變化通常具有下列一些特徵:

失落感 老年人緊張、辛勤工作數十個春秋,事業有成,受到尊敬和愛戴。一旦步入離退休生活後,生活節奏一下子由緊張、有序,轉為清閒、鬆散甚至無所事事的狀況,如果沒有思想準備和妥善安排,常使老年人精神上感到空虛,思想上無所依託,心理上就會出現失落感,甚至鬱鬱寡歡。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則變得焦躁不安和激動易怒。兩種表現截然不同,但其本質都是老年人心理上一時不能適應的表現。有人觀察老年人的適應過程,時間有長有短,通常需要幾個月或一年左右才能在心理上逐漸趨向平衡。

孤獨感 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後,與同事間接觸減少,社會活動和交往不多,以致消息閉塞,信息不靈。如果「人走茶涼」,子女遠走高飛或另立門戶,出現「空窠」,變成兩老廝守或單獨生活的「留守」老人。若是體力不佳,視聽減弱,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時間長久,會出現「與世隔絕」「孤立無援」的心境。喪偶的老年人這種心境更為顯著。

消沉沒落感 這類老年人常為體弱多病或舊病複發,或罹患新病,影響健康和生活質量。這些老年人思想上有壓力,精神上消沉,再若臥床不起,更覺得已是「日薄西山」「余年不多」的沒落狀況。對待這些老年人,一方面積極防治老年病,解除實際病痛,另一方面亦要反覆給予鼓勵,減輕這種對健康有害的消沉沒落情緒。

焦慮恐懼感 有的老年人擔心年老多病,患上「恐癌」症,擔心中風癱瘓,顧慮心絞痛心臟驟變猝死等,以致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為此,有人輕信廣告宣傳,到處求醫問藥,有的道聽途說,不經深思核實就胡亂用藥,以致造成不應有的藥物所致不良後果。對待這類焦慮恐懼的病人,一方面親友要求其認真細緻地檢查身體,弄清確實病況,另一方面親友還要耐心解釋,分析焦慮恐懼對治病無益,對健康有害,使病人對「各種疾病」有一個較為正確和全面的認識,對疾病有一個樂觀科學的態度。

老年人的各種心理表現,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出現心理不平衡的程度有輕有重,預防和克服這些不良心理狀態,無疑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有重要意義。

32 中老年人的心理和行為變化 | 老年人的神經系統老化與心理、行為變化 32
關於「預防保健/中老年人的心理特徵」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