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信息概要:

目錄

去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乘車路線

乘1、214、217、220、221、225、228、367路青醫附院站下車。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地圖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地圖信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由於技術原因,部分醫院位置可能不精確,本地圖僅供參考。 本地圖顯示的位置為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江蘇路16號 郵政編碼: 266011。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概況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始建於1898年,是山東省東部地區唯一的一所省屬綜合性教學醫院。目前,醫院本部佔地6萬平方米,東區佔地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資產總額達20.6億元,開放總床位1995張,職工2600餘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50餘名,博士240餘名,碩士500餘名,留學歸國人員近百名,國家、省市各級各類專業委員會主委、副主委、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貼專家、山東省「1020」人才工程等專家近200名。醫院年門急診量157萬人次,出院5.3萬人次,手術2.3萬例,是科室齊全、設備先進、技術雄厚、環境優雅、建築布局合理,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區域龍頭醫院,是山東省東部地區醫療、教學、科研和人才培訓中心。醫院秉承一百多年來的優良傳統和嚴謹作風,全面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博學慎思,篤行親民,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為患者解除病痛。醫院紮實推進完成了「立黨為公,行醫為民,三百愛心工程」,並設立了扶助弱勢患者的「愛心基金」,深入開展了「惠民醫療服務」和下鄉幫扶工作,並積極承擔了援疆、援藏、援外任務。這些惠民工作的開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廣泛讚譽,很好地樹立了百年老院的良好形象。

  醫院設有臨床科室67個,醫技科室27個,研究室(所)16個,現有臨床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25個,年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300餘名。擁有全國重點學科、省市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22個,三分之二以上學科達國內先進水平。擁有造型別緻、功能齊全、代表國內先進水平的外科病房大樓、內科病房大樓、門診大樓、特需保健病房、國內一流的數字化圖書館和現代化的繼續教育與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擁有現代化層流手術室38間、MM50電子回旋加速器、1.5T核磁共振、雙探頭ECT、64層螺旋CT平板DSA、DR系統、高能直線加速器、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基因分析儀、各種現代化檢驗設備等國際一流的高精尖設備,設備總值達7億元,其中萬元以上設備3000台件,為高水平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有力保證。以HIS、PACS為主導的的高效的信息系統,構築了國內領先的數字化醫院建設平台,為高效率的醫療服務提供了保障。急危重症搶救、腔鏡微創技術、介入診斷和治療、器官移植幹細胞診斷與治療、醫藥生物技術診斷與治療等高新技術的大量開展,很好地實現了醫療技術與世界前沿的接軌,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良好的醫療服務條件。目前,醫院正向著「數字化醫院管理,人性化醫療流程,高水平科技創新,低成本高效經營」一流現代化醫院的宏偉建設目標大步前進。

  為探索一條真正符合衛生國情的新路子,近年來,醫院作為青島大學醫療集團的核心醫院,根據集團發展的總體思路,提出了有利於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和效益,有利於解決群眾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有利於與國家宏觀衛生政策相銜接,統一質量管理,統一物資配送,統一文化理念,統一服務價格,實現管理聯合、資源聯合、人員聯合、技術聯合的「三四四」原則,成功構建了「以城市綜合性龍頭醫院為主體建立面向廣大社區和農村,涵蓋三級、二級、一級、社區、農村等醫院在內的縱向醫療服務網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各項醫療衛生資源的效益,最大程度地滿足了農村、城市社區等廣大人民群眾不同層次、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這一符合中國國情的縱向醫療網路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在為百姓造福的同時,贏得了衛生同行及衛生部、省衛生廳和各級政府的高度認可與讚譽。這一長效機制的建立,有效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實現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衛生改革目標作做出了積極努力。目前,醫療集團正在大學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整合各項醫學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各界資源,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始建於1898年,是山東省東部地區唯一的一所省屬綜合性教學醫院。目前,醫院本部佔地6萬平方米,東區佔地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資產總額達20.6億元,開放總床位1995張,職工2600餘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50餘名,博士240餘名,碩士500餘名,留學歸國人員近百名,國家、省市各級各類專業委員會主委、副主委、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貼專家、山東省「1020」人才工程等專家近200名。醫院年門急診量157萬人次,出院5.3

Bkphu.jpg

萬人次,手術2.3萬例,是科室齊全、設備先進、技術雄厚、環境優雅、建築布局合理,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區域龍頭醫院,是山東省東部地區醫療、教學、科研和人才培訓中心。醫院秉承一百多年來的優良傳統和嚴謹作風,全面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博學慎思,篤行親民,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為患者解除病痛。醫院紮實推進完成了「立黨為公,行醫為民,三百愛心工程」,並設立了扶助弱勢患者的「愛心基金」,深入開展了「惠民醫療服務」和下鄉幫扶工作,並積極承擔了援疆、援藏、援外任務。這些惠民工作的開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廣泛讚譽,很好地樹立了百年老院的良好形象。

教學科研

醫院設有臨床科室67個,醫技科室27個,研究室(所)16個,現有臨床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25個,年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300餘名。擁有全國重點學科、省市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22個,三分以上學科達國內先進水平。擁有造型別緻、功能齊全、代表國內先進水平的外科病房大樓、內科病房大樓、門診大樓、特需保健病房、國內一流的數字化圖書館和現代化的繼續教育與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擁有現代化層流手術室38間、MM50電子回旋加速器、1.5T核磁共振、雙探頭ECT、64層螺旋CT、平板DSA、DR系統、高能直線加速器、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基因分析儀、各種現代化檢驗設備等國際一流的高精尖設備,設備總值達7億元,其中萬元以上設備3000台件,為高水平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有力保證。以HIS、PACS為主導的的高效的信息系統,構築了國內領先的數字化醫院建設平台,為高效率的醫療服務提供了保障。急危重症搶救、腔鏡微創技術、介入診斷和治療、器官移植幹細胞診斷與治療、醫藥生物技術診斷與治療等高新技術的大量開展,很好地實現了醫療技術與世界前沿的接軌,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良好的醫療服務條件。目前,醫院正向著「數字化醫院管理,

Bkphv.jpg

人性化醫療流程,高水平科技創新,低成本高效經營」一流現代化醫院的宏偉建設目標大步前進。

發展思路

為探索一條真正符合衛生國情的新路子,近年來,醫院作為青島大學醫療集團的核心醫院,根據集團發展的總體思路,提出了有利於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和效益,有利於解決群眾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有利於與國家宏觀衛生政策相銜接,統一質量管理,統一物資配送,統一文化理念,統一服務價格,實現管理聯合、資源聯合、人員聯合、技術聯合的「三四四」原則,成功構建了「以城市綜合性龍頭醫院為主體建立面向廣大社區和農村,涵蓋三級、二級、一級、社區、農村等醫院在內的縱向醫療服務網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各項醫療衛生資源的效益,最大程度地滿足了農村、城市社區等廣大人民群眾不同層次、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這一符合中國國情的縱向醫療網路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在為百姓造福的同時,贏得了衛生同行及衛生部、省衛生廳和各級政府的高度認可與讚譽。這一長效機制的建立,有效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實現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衛生改革目標作做出了積極努力。目前,醫療集團正在大學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整合各項醫學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各界資源,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醫院百年歷史沿革

1、(1898-1914年)

德佔時期(1898-1914年)

1897年11月,德國遠東艦隊侵佔膠澳(膠州灣)。為鞏固殖民統治,德國佔領者決定建造醫院。1898年10月至1899年10月,醫院完成第一期建築工程,年底交付使用。新建醫院命名為「大德膠澳督署醫院」,俗稱「總督府醫院」,負責人為德國醫學博士馬爾梯姆(Martim)教授。1904年又在郊區建立李村醫院,是最早的分院。德國佔領者從1898年到1906年用九年時間,共花費198萬馬克,將醫院全部建成。

2、(1915-1937年6月)

第一次日佔、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統治時期(1915-1937年6月)

1914年11月11日,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機取代德國,侵佔了膠澳,醫院被日本侵略軍佔用,改稱陸軍病院,由陸軍三等軍醫正我妻孝助之任院長。爾後,又開設了濟南、坊子兩分院。1915年,日本佔領當局在院外路東的現江蘇路19號處開設青島療病院。1916年,青島療病院改名青島病院並遷入陸軍病院內。1922年12月,日本被迫向中國北洋政府交還青島主權,但在青島仍然保留了大量特權和利益。日方以投資巨大為借口仗勢繼續經營青島病院。1929年,國民政府接管膠澳,改稱青島。但由於國民黨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不向日方交涉收回醫院,醫院仍隸屬日本同仁會。

3、(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二次日佔時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1938年1月10日,日本侵略軍第二次侵佔青島,醫院被日本陸軍佔用,成為陸軍醫院。同仁會青島醫院被編為戰時醫療組織,改稱同仁會青島醫院診療班,只在現江蘇路19號處開設門診。爾後,在院外現江蘇路43號處設40張床位的臨時病房,在台東、台西鎮增設兩個診療所。1940年6月,栗本定治郎將台西鎮診療所移交青島市衛生局,撤銷了台東鎮診療所。10月,陸軍醫院遷出,醫院逐步恢復並擴大業務。1941年11月,改稱同仁會青島診療班。

4、(1945年9月-1949年5月)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1945年9月-1949年5月)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11月6日,青島市政府派教育局長孟雲橋、博濟醫院院長陳志藻等一行接收同仁會青島診療班,指定王斐先為負責人,日籍醫護人員紛紛回國,留下田中朝三等9人繼續任職。1946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和社會部衛生署商定,將接收的診療班移交山東大學。3月1日,命名為「國立山東大學附屬醫院」。

5、(1949年6月-1998年6月)

建國以後(1949年6月-1998年6月)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醫院從此獲得新生。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出王滋才、王樂三為軍代表接管醫院,醫院改稱山東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王滋才為首席軍代表,潘作新任院長,醫院隸屬華東軍政(行政)委員會衛生部和山東大學。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醫院呈現出一派新的氣象。195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部批准山東大學醫學院在青島獨立建院,定名為青島醫學院。9月,醫院改稱為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隸屬省衛生廳和青島醫學院。1993年,青島醫學院併入青島大學,改稱青島大學醫學院。醫院改稱為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醫院地址

青島市江蘇路16號

東院區地址:嶗山區海爾路59號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附近的醫院

參看

關於「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