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房室模型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藥理學》 >> 藥物代謝動力學 >> 藥物消除動力學 >> 房室模型
藥理學

藥理學目錄

以上所述各種藥動學公式都是將機體視為一個整體空間,假設藥物在其中轉運迅速,瞬時達到分布平衡的條件下推導而得的。實際上機體絕非如此簡單,不僅有血漿細胞外液及細胞內液等間隔,而且各組織細胞間存在著無數的區間。靜脈注射藥物的時量(對數標尺)關係並非直線,而是一條由無數區段組成的連續弧線。粗略地看可見早期一段快速下降,後來才逐漸穩定緩慢下降。這是因為藥物進入血液循環後快速向組織分布,首先進入血注量大的肺、腎、心、腦等器官,然後再向其他組織分布,最後達到平衡(假平衡)。因此設想機體由幾個互相連通的房室(compartment)組成。這個房室不是解剖學上分隔體液的房室,而是按藥物分布速度以數學方法劃分的藥動學概念。多數藥物按二房室模型轉運(少數單房室或多房室),中央室大致包括血漿及那些血流量多的器官,周邊室包括機體其餘部分,界限並不明確。時量曲線因此也只能大致分為分布相及消除相兩個指數衰減區段(圖3-10)。其藥動學規律與單房室不同,如C=Ae-αt +Be-βt,α及β分別為分布相(A)及消除相(B)的消除速率常數。而且在分布相中Vd逐漸增大,ke(α)逐漸減少,t1/2逐漸延長,因此藥動學計算需要特殊處理。即使在消除相,血藥濃度穩定線性下降,各組織濃度及其下降速度也不盡相等,故稱假平衡。可見問題非常複雜。

Gmpyuiku.jpg

圖3-10 二房室模型時量曲線
A.分布相(實線)及分布曲線(虛線)
    B.消除相(實線)與消除曲線(虛線)

    正由於問題過於複雜,臨床應用諸多不便,實際運算也存在諸多困難。房室模型並非藥物固有的藥動學指標,機體也無此解剖學間隔,即使運用電子計算機擬合也不一定獲得明確的劃分。用同一藥物試驗,在某些人呈二室模型,另些人可能呈一室或三室模型。同一藥物靜脈注射時呈二室模型而口服則呈單一房室模型。在分布相時藥物實際上已開始消除,到達消除相時可能已有相當分量的藥物已被消除。如果用血管外給藥(口服、肌注等)分布相常被吸收相掩蓋。這些時相的劃分僅靠血藥濃度的測定。如果早期(此時血藥濃度變化較快)取樣間隔過疏,很難據此準確劃分時相,因此,越來越多的臨床家及研究者逐漸放棄房室模型而轉向採用適用於所有藥物的無房室方法(noncompartmental medtod)來解決實際問題,對此,有待今後深入學習。

從另一方面看,時量曲線在達到假平衡後已呈單一指數衰減的直線,此時房室劃分已無需要,可以按β值計算t1/2及其他實用的藥動學指標。

AUC是與房室無關的藥動學指標,可用實驗方法測定。AUC(0-∞)=C0/ke,或AUC(T-∞)=CT/β,T是消除相開始的時間。再用AUC算出Vd及Cl:

Vd=A/AUCβ,CL=A/AUC
32 一級藥動學指標間的相互關係 | 影響藥物效應的因素及合理用藥原則 32
關於「藥理學/房室模型」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