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內上髁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肱骨內上髁骨折是肘部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多見於青少年,約

Bka5p.jpg

肘關節骨折的10%,僅次於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占肘部損傷的第三位。  

目錄

病因診斷

X線照片,可明確診斷。

應注意有無合併其他損傷,如橈骨頭、頸、尺骨鷹嘴骨折等。  

治療措施

對Ⅰ°Ⅱ°骨折,在屈肘、屈腕、前臂旋前位,用手指向後上方推擠內上髁即可複位。用長臂石膏托或夾板制動3周。Ⅲ°骨折,應儘早複位。在伸肘背伸腕,伸直手指前臂旋後位,使肘極度外翻,利用屈肌群的緊張,將骨塊由肘關節拉出,按Ⅱ°骨折處理。Ⅳ°骨折,應使屈肌群保持緊張的情況下,整復肘關節脫位。避免脫位整復後,將內上髁嵌於關節內。內上髁拉出關節後,即可按Ⅱ°骨折處理。

對手法複位失敗,有尺神經症状,或同時合併其他骨折者,以及陳舊損傷,應作切開複位內固定手術。用兩枚克氏針交叉固定,較為適宜。對尺神經有明顯的扭曲、輾挫時,應同時將尺神經前移。  

發病機理

肘關節伸直位摔倒時手部撐地,上肢處於外展位,外翻應力使肘關節外翻,同時前臂屈肌群猛然收縮,將內上髁撕脫,內上髁是一個閉合比較晚的骨骺,在未閉合以前骺線本身就是潛在的弱點。故可使發生骨骺分離,牽拉向下向前,並旋轉移位。同時肘關節內側間隙暫時被拉開,或發生肘關節後外側脫位,撕脫的內上髁(骨骺),被夾在關節內,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可分為4度。  

創傷機制

跌倒時前臂屈肌腱的猛烈收縮牽拉或肘部受外翻應力作用而引起肱骨內上踝骨折或骨骺分離骨折。

Ⅰ°損傷:僅有骨折或骨骺分離,移位甚微。

Ⅱ°損傷:骨塊向下有移位,並向前旋轉移位,可達關節水平。

Ⅲ°損傷:骨折塊嵌夾在關節內,並有肘關節半脫位

Ⅳ°損傷:肘關節後脫位或後外側脫位,骨塊夾在關節內。  

臨床表現

兒童比成年人多見。受傷後肘內側和內上踝周圍軟組織腫脹,或有較大血腫形成。臨床檢查肘關節的等腰三角形關係存在。

疼痛,特別是肘內側局部腫脹、壓痛、正常內上髁的輪廓消失。肘關節活動受限,前臂旋前、屈腕、屈指無力。合併肘關節脫位者,肘關節外形明顯改變,功能障礙也更為明顯,常合併有尺神經損傷症状。  

影像學表現

5歲-7歲以上的兒童肱骨內上髁骨骺已經骨化,肱骨內上髁骨骺分離X線表現為點狀骨骺與肱骨遠端分離較遠,可並有向下移位,局部軟組織腫脹。

成年人的肱骨內上髁骨折,損傷程度差異很大。可為整個肱骨內上髁骨折,亦可僅為少量撕脫骨片。  

鑒別診斷

肱骨內上髁骨骺,約在6~10歲時出現,18歲左右閉合,但有時可能有不閉合者,應注意與骨折鑒別。

關於「肱骨內上髁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