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梨形鞭毛蟲病
A+醫學百科 >> 腸梨形鞭毛蟲病 |
【概述】
腸梨形鞭毛蟲病(giardiasis),是由梨形鞭毛蟲 (Giardia lamblia)所致的腹瀉、消瘦、營養吸收不良性疾病,遍及世界各地,溫暖潮濕地區尤為普遍,全世界感染率1%~30%,兒童感染率更高,達50%~70%,在我國分布亦甚廣泛,多數是散在發病,但在特殊情況下,常因旅遊而感染賈第蟲病造成暴發流行,故有「旅遊者腹瀉」之稱。
【治療措施】
1.滅滴靈(metronidazole,甲硝達唑)小兒劑量每日mg/kg ,分3次口服,10d為1療程,休息7d後可重複治療。
2.甲硝磺醯咪唑(tinidazole,fasigyn)劑量成人2g,1 次頓服,治癒率達88.8%,用藥兩次治療者治癒率接近100%,副作用少。
3.硝基嗎咪唑(nimorazole)成人劑量每次mg,每日2次,5d為1療程,兒童劑量酌減。
【病原學】
梨形鞭毛蟲為單細胞原蟲、發育過程簡單,包括滋養體和包囊兩個生活期:①滋養體:大小約9.5~21μm×5~15μm,形似中間切開的半個梨子,前端鈍圓,尾尖細,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形成吸盤,緊昆吸附在腸粘膜上,內側有兩個胞核,體有4對鞭毛,運動靈活。②包囊:橢圓形,大小約8~12μm×7~10μm,成熟包囊含有4個核偏於一端,有厚囊壁。在外界環境中具有很強的保護能力,一般消毒措施不易殺滅。帶囊者是主要傳染源,一個帶囊者,一晝夜可排出包囊9億,通過糞便污染食物和水源,造成傳播,各年齡組均可受染,而以兒童低蛋白血症,與其它免疫功能不全者受染機會更多。
【臨床表現】
感染後潛伏期約12~15d,有的不出現症状,有症状者多以腹瀉和吸收不良為主要再現,急性期典型症状是暴發性水瀉、惡臭便量較多,腹脹、腹痛、肙氣、嘔吐、糞便中肉眼看不見膿血,但鏡檢可找到膿細胞,紅細胞及滋養體或包囊一般急性期歷時3~4d,但也有的病例遷延不愈,持續數月或反覆發作,以致吸收障礙,明顯消瘦。
【輔助檢查】
(1)糞便檢查 急性期,直接塗片檢查,容易找到滋養體或包囊,如找不到病原,最好隔日送檢1次,共3次,比連續3d,每日送檢陽性率高。
(2)免疫診斷
①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賈第蟲病敏感性高特異性強,IgG抗體的陽性率為71.1%~98.9%,具有快速、客觀、操作簡便等優點。
②間接血凝(IHA)試驗:是一種廣泛應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簡便,快速,不需要複雜設備和特殊試劑,是診斷賈第蟲病比較好的方法,陽性率達73.4%,缺點是該試驗特異性與重複性尚不理想。
③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T):陽性率比IHA高,達66%~97%,有症状者IFAT陽性率比無症状者,在診斷賈第蟲病方面有很強的特異性,無假陽性反應。
④對流免疫電泳(CIE)試驗:是檢測賈第蟲病患者糞內抗原的有效方法、具有快速、準確、簡便、不需要大型儀器設備特殊試劑等優點,其特異性較強,但其敏感性較ELISA與IFAT法為低。
健康問答網關於腸梨形鞭毛蟲病的相關提問
關於「腸梨形鞭毛蟲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