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學/反射性神經障礙症
醫學電子書 >> 《神經病學》 >> 植物神經疾病 >> 反射性神經障礙症 |
神經病學 |
|
反射性神經障礙症又名軀體性神經病。系由於富於交感神經的周圍神經受輕微的損傷後反射性地引起該受累神經支配區及其支配區以外部位的嚴重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
【病因和發病機制】
本病主要由於肢端輕微外傷,如刺傷、砸傷、割傷、震傷、針刺或穴位藥物注射等,損及富於交感神經纖維的正中神經、橈神經、脛神經等周圍神經,在傷處形成恆久的刺激灶,刺激了本體覺和深部痛覺纖維,並發出病理衝動,不斷地傳至脊髓,在脊髓相應的及鄰近的節段形成病理性優勢灶。當病理性優勢灶波及脊髓前角,以抑制性為主時表現為反射性麻痹,以興奮性為主時表現為反射性痙攣;病理性優勢灶波及側角植物神經中樞時,可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此種病理優勢灶僅限於一側脊髓時表現為同側症状,若同時波及對側脊髓節段時(泛化現象)。則可表現為雙側症状,但常表現為原發一側較重。
此外,精神因素、過度緊張在疾病的發生上亦有一定的作用。
【臨床表現】
本症臨床表現特殊,肢端神經損傷輕微而病理反應重,神經受損範圍小而神經功能障礙的範圍大,遠遠超出受傷神經支配範圍。其神經功能障礙的特點是:
一、早期明顯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常在傷後半小時至數小時內出現患肢嚴重腫脹、膚色發紅、發紫或呈大理石紋樣改變,有時可有水皰。皮溫降低。後期傷部可有色素沉著及皮膚、指甲的營養性變。
二、嚴重的運動障礙:多表現為反射性癱瘓,亦可表現為反射性攣縮。較早出現傷肢肌肉萎縮,甚至波及整個患肢。肌肉對機械及電的刺激興奮性增高。腱反射多亢進,亦可降低或消失。
三、傷部及其周圍嚴重觸壓痛及運動性疼痛:傷時即可有傷部嚴重疼痛或同時向遠端放射。客觀檢查可有套式感覺障礙(減退或過敏)。傷部及其周圍觸壓痛及運動性疼痛。
【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特點診斷不難。但尚須與下述疾病相鑒別。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明顯者應與紅斑性肢痛、蜂窩織炎、過敏性皮炎等鑒別;運動障礙明顯者應與周圍神經損傷、癔症等鑒別;疼痛症状明顯者應與灼性神經痛、肩手症候群等鑒別。
【病程和預後】
發病後如若及時治療,可在較短期內獲得完全痊癒,預後良好。若未能及時治療的嚴重病例,病程可遷延日久,頑固不愈,遺有較嚴重的運動和植物神經障礙。
【治療】
首先應積極治療傷肢刺激病灶。局部可行傷部透熱療法、碘離子或鈣離子直流電導入或超高頻電場治療,以消除刺激灶。其次可行神經阻滯,以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和解除相應脊髓節段的優勢病灶。上肢病變者可行同側臂叢及頸交感神經節阻滯,下肢病變者可行骶管硬脊膜外及同側腰交感神經干阻滯,以及相應脊髓節段的透熱、普魯卡因或鈣離子導入等療法。對頑固不愈病例,可行傷部手術探查、切除瘢痕和神經瘤或病灶側交感神經節切除等。此外,還可採用神經干脈衝電流刺激、針刺及中藥等治療。
參看
紅斑性肢痛症 | 發作性睡病 |
關於「神經病學/反射性神經障礙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