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腸氣痛
A+醫學百科 >> 盤腸氣痛 |
盤腸氣痛(intestinal colic in children),突發性腹部絞痛、曲腰、啼叫為臨床特徵的兒科病證。多見於新生兒及嬰幼兒。腹部受寒、過食冷飲、餵奶過多或奶中含糖太高等,均可誘發此病。多數小兒偶然發作一二次即自愈,亦有少數小兒時發時愈,遷延數年。治療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為主。相當於西醫中的幼兒腹痛。
此病多由腹部中寒,寒邪搏結腸間,寒凝氣滯,經絡不通,氣血壅阻所致,也可因乳食積滯,壅滯腸間,氣機受阻而痛。①腹部中寒。腹部突然絞痛,曲腰啼叫,面色蒼白,唇色紫暗,甚則環唇青黑,汗出肢冷,嘔吐,大便不通,舌苔薄白,脈象沉,用溫中散寒法,常用養臟散加減。②乳食積滯。腹部絞痛,曲腰啼叫,面色蒼黃,不思乳食,頻頻嘔吐,大便不通或只下少量黃青色糞液,腹部脹實,舌苔白膩,脈象沉滑,用行氣導滯法,常用保和丸、檳榔四消片為主方。
外用食鹽炒熱,或用淡豆豉、生薑、蔥白、食鹽炒熱,布包,乘熱熨臍周;或用針灸,可較快地緩解疼痛,常用穴位有合谷、足三里、三陰交、中脘、天樞等。也可推拿治療,常用方法有摩腹,揉臍、中脘、天樞、足三里。
出自A+醫學百科 「盤腸氣痛」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9B%98%E8%82%A0%E6%B0%94%E7%97%9B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盤腸氣痛」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