瘑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瘑(ge,戈)瘡,病名。指生於手足的一種濕瘍。出《肘後方》卷五。該病因風、濕、熱邪客於肌膚而成。《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五:「瘑瘡者……多著手足間遞相對,如新生茱萸子,痛癢抓搔成瘡,黃汁出,浸淫生長拆烈,時瘥時劇。」如症見自覺瘙癢,抓破則浸淫黃水者,稱濕瘑瘡;逐漸乾燥,結成黃色或褐色痂皮,搔癢明顯,病程緩慢者,名燥瘑瘡;如反覆發作,皮損粗糙,肥厚,裂口,劇癢,經久不愈者稱久瘑瘡。治療:濕瘑瘡宜清熱利濕,可內服萆薢滲濕湯或龍膽瀉肝湯;燥瘑瘡則宜祛風養血,可內服四物消風湯;久瘑瘡宜養血活血祛風潤燥。內服當歸飲子。外治:濕瘑瘡用青蛤散麻油調敷;燥瘑瘡用黃連油外搽;久瘑瘡用藜蘆膏外搽,亦可採用煙熏法及針灸等其它療法。相當於手足部濕疹

關於「瘑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