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損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缺血與再灌注損傷 >> 心、腦、腸的缺血-再灌注損傷 >> 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損傷
病理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目錄

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最為常見。從心功能上看,靜止張力(restingtension,指心肌在靜息狀態下受前負荷作用而被拉長進產生的張力)隨缺血時間的延長逐漸升高,發展張力(developed tension,指心肌收縮時產生的主動張力)逐步下降,再灌注時靜止張力更加增高,發展張力愈加低下,說明心臟收縮力下降。

腺苷酸代謝來看,缺血時心肌ATP、CP含量迅速下降,CP下降尤甚。由於ATP降解,使ADP、AMP含量升高。但由於腺苷酸可進一步降解為核苷類(腺苷adenosine,肌苷,inosine)及鹼基(次黃嘌吟等),心肌中這些物質可以增加百倍。這些非磷酸化嘌吟可進入血管,因而ADP、AMP迅速下降。心肌中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原材料減少。由於再灌注時血流的沖洗,核苷類物質明顯下降。

缺血時肌漿網(sarcoplasmicreticulum, SR)對鈣的攝取下降,再灌注時更進一步下降,因而肌漿鈣濃度升高,粒線體內鈣積聚。

缺血/再灌注損傷時超微結構的變化與單純心肌缺血時性質基本相同,但前者的程度更為嚴重(缺血時間相同)。基底膜部分缺失,質膜破壞,損傷迅速擴展到整個細胞使肌原纖維結構破壞(出現嚴重收縮帶或肌絲斷裂、溶解),粒線體損傷(極度腫脹、嵴斷裂、溶解,空泡形成、基質內緻密物增多)。這說明重新恢復血流引起了快速的結構破壞過程,既破壞膜磷脂也破壞蛋白質大分子及肌腺纖維。再灌注損傷與缺血時間的依賴關係,提示在缺血過程中已經奠定了再灌注損傷細胞及生化學的變化基礎。

32 心、腦、腸的缺血-再灌注損傷 | 腦的缺血-再灌注損傷 32
關於「病理生理學/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