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排斥反應的機制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免疫病理 >> 移植排斥反應 >> 排斥反應的機制 |
病理學 |
|
移植排斥反應過程很複雜,既有細胞介導的又有的抗體介導的免疫反應參與作用。
1.T細胞介導的排斥反應 在人體和實驗性組織、器官移植中證實,T細胞介導的遲發性超敏反應與細胞毒作用對移植物的排斥起著重要的作用。移植物中供體的淋巴細胞(過路淋巴細胞)、 樹突細胞等具有豐富的HLA-Ⅰ、Ⅱ抗原,是主要的致敏原,它們一旦被受體的淋巴細胞識別,即可引起以下系列變化(圖4-3)。
(1)CD8+細胞毒性T細胞(CTL)前細胞:前細胞具有HLA-I受體,與HLA-i 抗原結合後可引起分化,成為成熟的CTL,溶解移植組織。
(2)CD4+T 輔助細胞(TH):TH細胞能識別HLA-Ⅱ抗原並與之發生作用引起移植物中抗原遞呈細胞釋放白細胞介素I(IL-I),後者可促進TH細胞增生和釋放 IL-2,而IL-2可進而促進TH細胞增生並為CTL細胞的分化提供輔助信號。除了IL-2之外,TH細胞還能產生IL-4、IL-5、促進B細胞分化 併產生抗移植物的抗體,參與移植排斥。此外與遲發變態反應相拌隨的血管損害、組織缺血及巨噬細胞介導的破壞作用,也是移植物毀損的重要機制。
2.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 T細胞在移植排斥反應中無疑起著主要作用,但抗體也能介導排斥反應,其形式有二:①過敏排斥反應,發生在移植前循環中已有HLA抗體存在的受者。該抗體來 自過支曾多次妊娠、接受輸血、人工透析或感染過某些其表面抗原與供者HLA有交叉反應的細菌或病毒。在這種情況下,器官移植後立即可發生排斥反應(超急性 排斥),此乃由於循環抗體(抗HLA)固定於移植物的血管內皮(表達HLA)發生Ⅱ型變態反應,引起血管內皮受損,導致血管壁的炎症、血栓形成和組織壞 死;②在原先並無致敏的個體中,隨著T細胞介導的排斥反應的形成,可同時有抗HLA抗體形成,此抗體在移植後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中對激發晚期急性排斥 反應頗為重要。免疫抑製藥雖能一定程度上抑制T細胞反應,但抗體仍在繼續形成,並能過補體介導的細胞毒(CMC)、依賴抗體介導的細胞毒(ADCC)及抗 原抗體免疫複合物形成等方式,引起移植物損害。
圖4-3 組織不相容性移植物破壞過程示意圖
移植排斥反應 | 排斥反應的病變 |
關於「病理學/排斥反應的機制」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