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衛生護理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病人衛生護理(care of personal hygiene of patient),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個人衛生方面的照顧和幫助。病人衛生護理的目的為:①清除壞死組織、微生物、分泌物和其他污垢。②刺激血液循環,放鬆肌肉,使病人感到舒適,幫助恢復精力。③改變病人的病容,消除不良氣味。④預防褥瘡交叉感染。⑤便於觀察病情。

以住院病人為例,衛生護理包括以下幾種:

目錄

入院護理

病人入病室前要在接診室洗頭、理髮、沐浴、更衣、剪指甲。對有蟣的病人應進行滅蝨

晨晚間護理

晨間護理包括刷牙漱口,洗臉洗手,用溫水擦背,用50%酒精按摩受壓部位,梳頭,整理床鋪及更換污染衣單,這一切應在早飯前進行。晚間護理系在晚飯後進行,如協助洗臉漱口等。使病人感覺清潔舒適,易於入睡。病人可由於疾病痛苦徹夜不眠,身體疲備,在晨晚間護理時也可以觀察病情。

飯前後護理

飯前協助病人洗手,扶老幼病人坐起。飯後整理床鋪以保持整潔。高熱病人飯前後應予漱口。

不同部位的護理包括以下幾種。

口腔護理

口腔內溫暖潮濕,又有食物殘渣,是細菌繁殖最有利的條件。病人早晚必須刷牙,晚上刷牙比早晨刷牙更為重要。有活動假牙者應先洗手取下假牙,用冷水沖洗刷淨,漱口後再戴上。

洗頭

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護士應協助洗頭,每1~2周在床上洗一次,水溫為43~45℃。洗時注意遮住病人眼睛,雙耳塞棉球,洗髮後注意擦乾頭髮。若洗頭時病人面色,呼吸、脈搏發現有異常,則應停止操作。

沐浴

對不能進行淋浴和盆浴的病人,可進行床上擦浴,這可促進血液循環和皮膚排泄功能,但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室溫不可低於21℃。水溫40~43℃為宜。②遮擋病人,並關好門窗。③擦浴時動作要輕,隨時用大毛巾蓋好病人以免受涼。④擦浴時將濕毛巾要纏繞手上。⑤及時更換熱水。⑥擦浴後要更換衣褲及被罩。

孔道口周圍皮膚護理

帶有各種管道引流和造瘺口的病人,孔周皮膚護理尤為重要。管道口的皮膚經常被引流液污染和刺激,易於感染。因此應在孔周皮膚處塗以凡士林,或氧化鋅軟膏以保護皮膚。發現感染及時處理。

滅蝨

體蝨者,換下的衣服可按質量分別採用蒸、煮、或用馬拉硫磷粉筆劃線進行滅蝨。有陰蝨者可剃毛,再用紙包好燒掉。有頭蝨者可用中藥百部草滅蝨。

特殊病人的護理

昏迷病人要加強口腔護理及翻身擦背。預防褥瘡。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及時更換污濕被褥。

老年病人身體抵抗力低,合併症多,感覺反應遲鈍,而且不愛活動,因此對老年病人必須加強皮膚護理,以防褥瘡。

兒童防禦機制差,易感染疾病,清潔意識不強,故大小便後、飯前後、睡前都要指導小兒洗手。要勤洗澡,此時室溫在25℃左右,水溫約38~40℃,以熱而不燙為原則。

關於「病人衛生護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