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普魯士藍
IUPAC名
亞鐵氰化鐵
別名 柏林藍、巴黎藍
識別
CAS號 14038-43-8
RTECS V03AB31
性質
化學式 C18Fe7N18
摩爾質量 859.23 g·mol⁻¹
外觀 藍色固體
溶解性 不溶
危險性
MSDS MSDS 普魯士藍
歐盟編號 未列
閃點 不易燃
相關物質
相關化學品 亞鐵氰化鈉
亞鐵氰化鉀
鐵氰化鉀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一般條件(25 ℃,100 kPa)下。


普魯士藍英語:Prussian blue德語:Preußisch BlauBerliner Blau化學名稱:亞鐵氰化鐵,分子式:Fe7(CN)18⋅14H2O 簡稱:PB)是一種深藍色的顏料,在畫圖和青花瓷器中應用。普魯士藍是狄斯巴赫在意外中被發現,他原本是打算製造紅色顏料的。滕士藍英語:Turnbull's blue)與普魯士藍是同一種物質,只是由不同試劑製取的。

目錄

歷史

狄斯巴赫把草木灰牛血混在一起,製成亞鐵氰化鉀,其三水合物俗稱黃血鹽,後與三氯化鐵或其他能夠提供三價鐵離子的物質反應後產生。

3K4Fe(CN)6 + 4FeCl3 → Fe4[Fe(CN)6]3 + 12KCl

製造

普魯士藍是由亞鐵氰化鉀和三氯化鐵反應後產生。在反應過程中,能見度和顏色會立刻轉變。

物質信息

普魯士藍是經典的配合物。其配體為六個氰基,中心離子為二價鐵離子。氰基與二價鐵離子共同通過配位鍵組成六氰合鐵(II)酸根(整體顯-4價)作為普魯士藍的內配位層(內界)。而外層的三價鐵離子與鉀離子作為普魯士藍的外配位層(外界)通過離子鍵與六氰合鐵(II)酸根以離子鍵的形式相連接。結構方面,普魯士藍為六面立(正)方結構。氰基作為立(正)方的各條棱連結處於頂點的鐵離子,其中相同價態的鐵離子在各面上均互為對角,而每間隔一個立(正)方,鉀離子會被包裹在其中。

化學作用

在醫療上鉈可置換普魯士藍上的鉀後形成不溶性物質隨糞便排出,對治療經口急慢性鉈中毒有一定療效。用量一般為每日250mg/kg,分4次,溶於50ml 15%甘露醇中口服。(適量補充氯化鉀,高鉀能增加腎對鉈的清除能力,可能與鉀競爭性阻斷腎小管對鉈的吸收有關,同時鉀可動員細胞內的鉈到細胞外,使血鉈含量增加,可使臨床病情加重,因此要慎用)

普魯士藍與紺色、琉璃色的比較。

用途


參考來源

關於「普魯士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