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少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要吃要哭要動,是小兒生來就有的需要。少吃少哭少動,是新生兒生病的特殊表現。少吃少哭少動,俗稱「眠起了」,有非感染和感染方面的許多原因。

目錄

新生兒少吃的原因

有非感染和感染方面的許多原因。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出生就少吃少哭少動,一旦延誤診治,可造成終身的危害;某些顱內的損傷也有這些表現。感染方面的原因更多,小兒先天或後天的感染性疾病,往往使新生兒變得少吃少哭少動。

新生兒少吃的診斷

新生兒變得少吃少哭少動。

新生兒少吃的鑒別診斷

新生兒少吃的鑒別診斷:

1、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先天性甲低)是由於先天因素使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分泌減少,導致患兒生長障礙,智能落後。先天性甲低是兒科最常見內分泌疾病之一。

2、新生兒吮乳無力及減少新生兒吃奶明顯減少,似乎不知飢餓,吮乳時間短且無力,吃奶時易嗆奶

3、新生兒反應低下:反應低下(decreased responsiveness)是一組臨床症状包含一定程度的意識障礙肌張力減退肢體活動減少,哭聲弱和吸吮無力。新生兒不僅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表現反應低下,其他如重症感染休克脫水酸中毒代謝紊亂、貧血低體溫呼吸衰竭等,均可表現反應低下臨床上反應低下是常被用來判定各種疾病病情輕重程度的一個表現。

新生兒變得少吃少哭少動。

新生兒少吃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由於早產兒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較多,因此可採用少量多餐的餵養方法。如果採用人工餵養,一般體重1500-2000克的早產兒一天喂哺12次,每2小時喂一次;2000-2500克體重的寶寶一天喂8次,每3小時喂一次。每日的餵奶量不同寶寶差別較大,新生兒期每日可餵奶10-60毫升不等。如寶寶生長情況良好,則夜間可適當延長間隔時間,這樣可以在保證攝入量的基礎上逐步養成夜間不喂的習慣。

母乳餵養的早產寶寶應該經常稱一稱體重,觀察早產兒體重的增加情況,是判斷餵養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標。一般足月新生兒在最初幾日內由於喂哺不足或大小便排泄的原因,體重略有減輕,這是正常現象。但早產兒此時體重的維持至關重要,要重視出生後的早期餵養,設法防止寶寶體重的減輕。

參看

關於「新生兒少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