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感受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接觸感受器(tangoreceptor tactile receptor)亦稱觸覺感受器。是接受接觸刺激,傳導觸覺壓覺感受器。也可看作是機械感受器的基本類型。主要是指體表或者皮膚內的顯微構造,亦即皮膚感受器(skin receptor),廣泛地分布於整個動物界。低等無脊椎動物,是單純的初級感覺細胞的觸覺細胞(tactile cell),多數是具有突出於體表的細胞突起(例如渦蟲類的觸覺毛)。在初級感覺細胞和游離的神經末梢附加特殊的輔助裝置的類型,如環節動物的剛毛和哺乳動物的觸覺毛(血竇毛)就是這一類型的例子。這些突起受到機械壓力,影響到感覺細胞和神經末梢,結果就引起興奮。節肢動物的初級感覺細胞的突起穿過角質層的小孔,附著在可動性幾丁質剛毛的基部。作為脊椎動物特有的觸覺裝置,是單純的游離神經末梢以及皮膚和內臟的各種觸覺小體(觸覺芽、觸覺棒),神經末梢被胞漿豐富的被囊細胞所包圍(pacini小體、Herbst小體),或者與高膨壓的觸覺細胞(次級感覺細胞)相連(Meissner觸覺小體、Grandry′s觸覺小體、Merkel′s觸覺細胞),組成複雜的結構,這些輔助細胞的作用是緩衝外壓。身體表面的觸覺點(壓點)的分布和這些觸覺小體及觸覺毛的分布相一致。此外,在魚類和水棲兩棲類中,其表皮的次級感覺細胞形成的感覺丘(側線器官),除對水流的感覺外,還可以從水介質的壓力變化去確定接近固形物體,所以認為是一種「遠距離感受」器官,在形態和機能上,接近於平衡感覺器和聲音感覺器。接受振動的感覺器也包括廣義的觸覺感覺器的範圍。再有,作為特殊類型的位於哺乳類頸動脈竇血管壁上的壓力感受器與內髒的感覺和自主反射血壓反射等)有關。觸覺感覺器分布於整個身體的表面,但是,在最容易受到觸覺刺激的頸部和附肢等特別多。腔腸動物的觸手,多毛類的觸鬚,節肢動物的觸角、腳、尾毛,斧足類的外套膜緣,鳥類的舌和喙,哺乳類的唇和四肢末瑞,這些作為可動觸覺裝置的身體部位,其觸覺器的分布和發達狀態,一般都是很顯著的。另一方面,觸覺器和壓覺器一般基於未進行形態分化或是很微細,雖然已經知道了感覺的存在,但在解剖學上尚未發現和確定的例子也並不少。區別觸覺和壓覺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從神經纖維所傳導的電反應來看,放電的持續時間長的是壓覺;而給予連續的剌激,放電數次後就中止的為觸覺,亦即按其放電的「快」、「慢」而加以區別。這種區別雖然表現在末端感覺器的構造上,但一般認為也是神經纖維的性質不同的結果。高等動物,其觸覺是屬更高級的感覺,這可從中樞神經系統中傳導途徑的不同予以結論。

關於「接觸感受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