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穴手紋診治/穴位埋線療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手穴手紋診治》 >> 手穴常用治療方法 >> 穴位埋線療法
手穴手紋診治

手穴手紋診治目錄

穴位埋線和穴位穿線療法是把一段羊腸線埋入穴位內或穿入鄰近幾個穴位下,使之保持較久的刺激以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新療法。它的方法比較簡便,對某些功能性和器質性疾病有較好的療效。目前常用於一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腹瀉小兒麻痹後遺症遺尿遺精陽萎痛經等。常用的手穴魚際合谷

一、用具

(一)穴位埋線用具

一般可用9號注射用針頭作套管,以26號的2~2.5寸針作針芯(毫針的針身與注射針頭等長,剪去針尖後磨平),也可以小號的腰推穿刺針,但針芯要磨平。此外還須準備「0」~「00」號腸線剪成適當長度和段數,手術剪,無齒鑷、彎盆等。

(二)穴位穿線用具

彎形三角縫針、持針鉗、手術鉗、注射器及針頭「0」~「00」號腸線、彎盆、1%普魯卡因消毒紗布洞巾等。

二、操作方法

(一)穴位埋線療法

1.選好穴位,用2%的龍膽紫作好標誌,穴位局部皮膚按常規消毒。

2.用無齒鑷取剪斷的腸線一段置入注射針頭的尖端內(不使外露),針芯從注射針頭尾部插入,注意不使腸線被推出或露出針尖部。

3.手握針頭根部,快速刺入穴位的皮下,然後緩緩送針到一定深度,待患者有針感後,輕推針芯,將腸線推入穴位,拔出針頭,壓迫局部片刻。

4.如在兩個附近穴位同時埋線時,可在埋完第一根腸線後,將針頭退至皮下,再刺向另一穴位,有針感後,拔出針芯,鉗取另一段腸線,從注射針頭尾部放入,再用針芯把腸線送入穴位。

(二)穴位穿線療法

1.選好進針和出針的穴位,用2%龍膽紫標記,皮膚消毒。

2.穴位皮下注射普魯長因作局部麻醉。(皮試後)

3.用持針鉗鉗住帶有腸線的縫針從第一個進針點刺入,深入肌層後,可利用縫針對肌層作反覆的加壓刺激約1~2分鐘。務使患者有酸脹感,然後在出針處穿出縫針,用血管鉗住腸線尾端,來回抽拉幾次後,徹去針頭,剪去兩端露在皮膚外的線頭,然後將腸線兩端埋入皮膚內,予以包紮

三、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

2.術後可在局部壓迫以止血

3.穴位穿線的兩端不可露在皮膚外,如發現有異常反映,必要時可抽去腸線或作其他處理。

4.防止刺傷神經干及大血管

5.如用絲線穿線,須在一個月後抽去絲線。

6.埋線一般可10~15天一次,5~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個月。穿線20~40天。

32 割治療法 | 穴位注射療法 32
關於「手穴手紋診治/穴位埋線療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