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穴手紋診治/手的解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手穴手紋診治》 >> 手穴診治疾病的理論基礎 >> 手的解剖
手穴手紋診治

手穴手紋診治目錄

手是由手骨、手肌、手的深淺筋膜韌帶以及手的血管淋巴神經皮膚等組成。即皮、脈、肉、筋、骨。手的營養靠動、靜脈血液循環。手有意識的活動是受大腦皮層和神經系統的支配。手的各個部份有機的結合,共同完成手的協調動作,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1.手骨:手骨體形小,數量多,連接複雜,由腕骨掌骨指骨所組成,計有大小不同的骨27塊。腕骨於手腕部排列成近側和遠側兩列,每列4塊,計8塊。根據不同形狀,分別稱之為舟、月、三角、豌豆、大多角、小多角、頭狀骨及勾骨。8塊腕骨互相連接成為一體,前側隆突,而掌側面凹陷;掌骨為小型長骨,共5塊,掌骨上端為底,下端為小頭,中間部是體,第一掌骨最粗短,它的底有鞍狀關節面,與大多角骨的對應關節面構成拇指腕掌關節。其它四個掌骨的底與腕骨相關節,組成掌腕關節,掌骨之間也彼此相互連接,組成掌骨間關節;指骨也是小形長骨,除拇指2節外,其它4指都是3節,共14塊。第一節指骨的底以卵圓形凹的關節面與掌骨組成掌指關節。第二節指骨底有兩側凹,中間凸的關節面接第一節指骨下端的滑車,形成近側指間關節。第三指骨下端無關節面,掌側有粗糙隆起之甲粗隆。見圖1—1。

手骨


2.手關節手的關節包括橈腕關節、腕橫關節、腕掌關節、掌指關節及指關節。這些關節有的能作屈、伸、收、展以及環轉運動。中醫認為,關節多為氣血流注處,經脈氣血運行的一些停頓點——腧穴多在此處。

3.手肌:手的固有肌肉全部位於手的掌面,分外、內,中間肌群。外側群形成手掌拇指側的隆起,稱之為魚際內側群形成小指側的隆起,稱為小魚際;中間群位於手掌的中間部,包括蚓狀肌骨間肌

4.手的筋膜和腱鞘手的筋膜分深、淺筋膜,手的掌淺筋膜的結構特點是有許多纖維形成的小隔,連接皮膚和深筋膜。手掌深筋膜的表層分部分,兩側較薄弱,分別覆蓋魚際和小魚際肌,中間部分堅韌,稱為掌腱膜,與掌長肌腱相連。手掌深筋膜在深部蓋掌骨和骨間肌。手背淺筋膜蓋手背各肌腱淺面,深層蓋骨間背側肌和掌骨背面。手的腱鞘主要分為手指屈肌的腱滑液鞘和手背伸肌的腱滑液鞘。它們起著約束肌腱、便於肌腱在鞘內滑動減少摩擦。(圖1—2,圖1—3)

手指屈肌的腱滑液鞘


手背伸肌的腱滑液鞘


5.手的血液循環:手的動脈分布非常豐富,它們且構成互相交通的兩個動脈弓——掌淺弓掌深弓,掌淺弓是由尺動脈的未端和橈動脈掌淺支吻合而成,位置較淺;掌深弓是由橈動脈的末端和尺動脈的掌深支組成,位置較深。此二弓有保證血液均分布至手指的作用,以適應作為勞動器官——手的機能需要。例如手在勞動時,在手掌或手指掌側遭到壓迫的情況下,由於掌深弓和掌淺弓借掌心動脈相互交通,並借穿支連接掌背動脈,仍可保證手指的血液循環不受影響。手的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每條動脈均有兩條並行靜脈,兩條並行靜脈之間均有許多吻合支,因此,結紮一支靜脈,血液循環不受影響。見圖1—4。

手部的動脈(掌側面深層)


手部的動脈(背側面)


6.手的神經支配支配手的神經主要有尺神經橈神經和正中神經。尺神經穿行於尺側腕屈肌兩頭之間,復轉至前臂前面,在尺動脈的內側降達腕部。在腕部,尺神經在豌豆骨的外側,經腕橫韌帶的淺表和掌腱膜的深面進入手掌。尺神經是手肌和前臂尺側半屈肌的主要運動神經,也是手尺側半皮膚的感覺神經。橈神經分為橈神經深支和橈神經淺支,橈神經是上肢後群肌的運動神經,也是上肢後麵皮膚的主要感覺神經。橈神經穿行外側肌間隔時,被其固定於肱骨骨表,活動性小。因此,當肱骨於中、下1/3交界處骨折時,易傷及橈神經。表現為:①不能伸腕和伸指,②前壁背面及手背面橈側尤其是虎口皮膚感覺異常。正中神經在腕上方位於橈側腕屈肌和掌長肌腱之深方,位置淺表,正中神經穿過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到達手掌,在手掌的近側部發出正中神經返支,進入魚際並分支支配除拇狀肌以外的三塊魚際肌和第一、二蚓狀肌。正中神經關係手的主要運動功能,也是手掌面的主要感覺神經。正中神經主幹損傷後,主要表現屈腕及外展弱、拇、食指不能曲屈,拇指不能對掌。由於魚際萎縮手掌平坦,稱「猿手」。手部皮膚神經的分布(圖1—5,圖1—6)。這種情況在掌面正中神經分布於橈側1/2指,尺側尺神經為主;手背以橈神經和尺神經為主,個體之間有變異

手掌面的神經


手皮膚的神經分布及變異

32 手穴診治疾病的理論基礎 | 手與經絡的關係 32
關於「手穴手紋診治/手的解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