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傷害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心理傷害是泛指任何人的言行,無論是有意的還無意的,只要導致兒童在行為、智力、情緒或身體功能等方面,受到暫時或永久性的傷害。心理傷害是指外界的因素對人的心理方面造成暫時或永久的消極影響,心理傷害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心理上受過傷害的兒童,在其成長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滯,甚至比在肉體上受過傷害的兒童更大。因為心理上的傷害是對兒童自尊心的破壞。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他們有苦只能往肚裡咽,如果他們受到心理傷害,就會使他們整天鬱鬱寡歡,煩惱不安,時間長了就會得抑鬱症等心理疾病;而對於外向的孩子而言,如果他們心理上經常受到傷害,他們就會以攻擊性行為、殘忍性行為、報復性行為、破壞性行為、惡作劇等心理問題行為來向外界發泄內心的不滿。因此,為了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重視幼兒園裡的心理傷害問題,盡量減少我們的教育言行對幼兒心理的傷害。

目錄

心理傷害的原因

在幼兒園裡教學內容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如果不注意教學內容的適應性很可能會對少數幼兒或某個幼兒造成心理傷害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由於部分幼兒教師心理衛生保健意識不強,在許多時候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無惡意傷害,但自己還渾然不覺。

個別幼兒教師的職業素質和道德素質較低,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不慎言語及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偏愛對所有的幼兒都是一種傷害,是造成幼兒心理傷害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伴關係也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同伴關係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心理傷害的診斷

根據幼兒及學生等心理傷害患者的主要表現即可診斷。

1、侮辱性的批評或嘲諷。指教師對學生的惡意的評價(帶有侮辱性字眼)或者是發泄。有些教師拿分數和規矩來衡量學生,從而產生」學生笨得象豬」「長著陀螺屁股」等念頭,在一定的條件下公開表達出來。

2、教師教學水平低下,要求、標準不明確,讓學生對達標有重大壓力。這種壓力干擾學生對自我、他人、集體、社會的認識和評價,傷害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學習狀態低迷不振。這是很多教師忽視的。

3、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評價標準單一膚淺。不顧學生的性別、年齡、情緒、心理狀態、事實細節,處理程式化,簡單化,情緒化;不了解學生基礎、能力、個性、背景的差異,用單一的膚淺的標準來要求、衡量學生。

4、 教師的教育觀念、社會觀念、生活觀念和生活作風陳舊、 片面、灰暗。教師偏愛學生,教師藉助學生謀取利益,倨傲,驕橫,馬虎,無知,虛偽。

心理傷害的鑒別診斷

心理傷害的鑒別診斷:

1、師源性心理傷害:所謂師源性心理傷害,是由於教師不當的教育教學行為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傷害。師源性心理傷害的實質是由於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極影響。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生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其影響的廣泛性,深刻性和難以修復性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可比擬的,要減少和消除學生師源性心理傷害,必須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

2、抑鬱症:以心境低落為主,與處境不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某些病例的焦慮與運動性激越很顯著。

3、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鬱發作 又稱內源性抑鬱症,無明顯心理社會因素而起病,病情較重,常為精神運動遲滯;抑鬱症状時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幻覺、自罪自責;尚有生物學方面改變,如抑鬱情緒常有晝重夜輕的節律改變,早醒性失眠,非軀體因素所致明顯體重下降;嚴重的自殺企圖自殺未遂的歷史及家庭史,既往的雙相發作史,或3次的單相抑鬱發作史,易與抑鬱性神經症相鑒別。

4、神經衰弱 有時有抑鬱症状,但神經衰弱臨床表現為主要以興奮與易疲乏為特徵,抑鬱症状不是首發症狀,而是繼發性症状,很少有興趣減退、輕生觀念、自我評價過低等,抑鬱不是持久的情緒低落,易於識別。

根據幼兒及學生等心理傷害患者的主要表現即可診斷。

1、侮辱性的批評或嘲諷。指教師對學生的惡意的評價(帶有侮辱性字眼)或者是發泄。有些教師拿分數和規矩來衡量學生,從而產生」學生笨得象豬」「長著陀螺屁股」等念頭,在一定的條件下公開表達出來。

2、教師教學水平低下,要求、標準不明確,讓學生對達標有重大壓力。這種壓力干擾學生對自我、他人、集體、社會的認識和評價,傷害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學習狀態低迷不振。這是很多教師忽視的。

3、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評價標準單一膚淺。不顧學生的性別、年齡、情緒、心理狀態、事實細節,處理程式化,簡單化,情緒化;不了解學生基礎、能力、個性、背景的差異,用單一的膚淺的標準來要求、衡量學生。

4、 教師的教育觀念、社會觀念、生活觀念和生活作風陳舊、 片面、灰暗。教師偏愛學生,教師藉助學生謀取利益,倨傲,驕橫,馬虎,無知,虛偽。

心理傷害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樹立科學的兒童觀

每個兒童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獨立的人格,有被愛、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教師要尊重兒童,平等地對待每個兒童,充分認識心理傷害的嚴重後果。

2、加強對自身的情緒調節

教師要善於做自己情緒是主人。首先,要加強道德修養,」以理制情」。其次,要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自覺地支配自己的情緒。第三,要自我疏導。自己有不良的情緒時,可及時向親人、朋友傾訴,萬不能遷怒於幼兒。第四,要用意志克服各種困難,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

3、堅持因材施教

教師所追求的就是要實現每個兒童」個人的」「自由的」發展,就是要根據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以及個人的發展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切不可」一刀切」。

心理環境能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環境,有助於幼兒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品質的培養;相反,不良的心理環境,只能使人感到處處受壓抑,導致各種個性不良品質的形成,也使幼兒情緒低落,養成消極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習慣。幼兒的學習乃至整個發展都是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兒童生態學強調利用環境來陶冶人,即通過創設最適合幼兒成長的教育環境,來改變兒童的不良行為。經典條件反射理論告訴我們,在原有的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幼兒可以依據不同的環境,建立起新的行為習慣和方式。因此,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的意義就在於有效地掌握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各種環境因素,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這些因素,使之有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以保證幼兒教育目標的實現。

參看

關於「心理傷害」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