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肌性斜頸
A+醫學百科 >> 小兒肌性斜頸 |
小兒肌性斜頸(spasmodic torticollis),頭向患側傾斜,而顏面旋向健側為特點的疾病。臨床上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前者是因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造成的肌性斜頸;後者是脊柱畸形引起骨性斜頸,以及眼性斜頸、神經麻痹性斜頸等。此文主要介紹肌性斜頸。
治療原則為舒筋活血,軟堅散結。部分患兒早期可於病側胸鎖乳突肌發現一個腫塊,質硬。出生後10多天即可發現,也有數月後才出現者。腫塊一般呈梭形,有的在半年內可自行消退,以後胸鎖乳突肌逐漸攣縮緊張,條索狀突出,導致患兒頭部向患側傾斜,而顏面旋向健側。並可出現顏面不對稱,及代償性胸椎側凸。
病因病機
病因未完全肯定,目前有如下說法:①分娩時胎兒一側胸鎖乳突肌受產道或產鉗擠壓至出血、機化形成攣縮。②胎位不正,影響了一側胸鎖乳突肌的血液供應,引起缺血性改變所致。③胎兒在子宮內,頭偏向一側,與產程無關。④感染性肌炎所致。⑤是遺傳性疾病。
治療方法
治療以推拿為主。常用手法有:①推揉法。患兒仰臥位,用低枕或不用枕,自乳突至胸鎖端,沿乳突肌作輕快推揉法。②指揉法。用拇指在腫塊周圍輕快揉動,再揉腫塊,以患兒耐受為度。③拿揉法。用三指拿胸鎖乳突肌,自上而下施術。④拉揉法。一手扶肩,一手扶頭,使患兒頭漸漸向健側肩部傾斜,逐漸拉長患側胸鎖乳突肌,反覆數次。並在牽拉至極點處,維持不動數十秒,再用掌揉胸鎖乳突肌。⑤再重複①法。⑥摩面。用掌搓熱摩面,先健側,後患側。
針灸療法常用穴位有懸鐘、天柱、大椎、中渚、陰陵泉,另加點刺七星台(俞、巨骨、天宗、秉風、曲垣、肩中俞、肩外俞)。
注意事宜
①經常作被動牽拉運動。②隨時糾正姿勢,以助矯正。如眠時墊枕,醒時以玩具或餵奶吸引注意力,使患兒頭經常向患側旋轉,以助糾正。③病程在3個月以內者治療為佳,治療越早,效果越好。④此病以中醫保守療法為主,如治半年無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關於「小兒肌性斜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