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牛黃顆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劑名稱】小兒牛黃顆粒

【方劑拼音】Xiaoer Niuhuang Keli

【方劑組成】鉤藤 120g 僵蠶(麩炒) 30g 天麻 120g 全蠍 30g 黃連 30g 大黃 30g 膽南星(酒炙) 30g 浙貝母 30g 天竺黃 30g 法半夏 30g 化橘紅 120g 滑石 120g 牛黃 6g 硃砂 10g 麝香 1.5g 冰片 6g

【方劑製法】以上十六味,硃砂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牛黃、麝香、冰片分別研成細粉;僵蠶、膽南星,天竺黃、滑石粉碎成細粉,過篩,與上述粉末配研;天麻、浙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中國藥典》附錄ⅠO),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約900ml,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50℃)的清膏;其餘鉤藤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小時,第二次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50℃)的清膏,與上述清膏混勻,再與上述細粉製成顆粒,乾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鎮驚,散風化痰。用於小兒食滯內熱引起咳嗽身熱,嘔吐痰涎。煩躁起急,睡臥不安,驚風抽搐,神志昏迷,大便燥結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g,一日2次,周歲以內小兒酌減。

【鑒 別】(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的塊片無色,有層層剝落痕迹。體壁碎片無色,表面有極細的菌絲體。不規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 (2)取本品10g,研細,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50mg,加甲醇10ml,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第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層析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黃色熒光斑點。

【方劑出處】《中國藥典》 《金匱要略》《傷寒論

【性 狀】本品為棕褐色的顆粒;氣香,味苦,咸。

【規 格】每袋裝0.5g

【貯 藏】密封。

關於「小兒牛黃顆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