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尺診
醫學電子書 >> 《黃帝內經太素》 >> 卷第十五診候之二 >> 尺診 |
黃帝內經太素 |
|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十一第七十四《論疾診尺篇》,又見《甲乙經》卷四第二上篇,惟編次小異。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欲無視色持脈,獨調其尺,以言其病,從外知內,為之奈何?
無視面之五色,無持寸口之脈,唯診尺脈及尺皮膚,帝欲從外知內病生所由。
岐伯答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
尺之緩急等,謂尺脈及皮膚緩、急、小、大、滑、澀六種別也。肉堅脆者,謂尺分中肉之堅脆也。知此八者,即內病可知也。
平按:注「即內病」,「即」字袁刻誤作「知」。
視人之目果上微癰,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
目果,眼瞼也。癰,微腫起也。頸脈,足陽明人迎也。動不以手,按之見其動也。窅,焉蓼反,深也。不起者,手足腫脈按之久而不起,如按泥也。此為風水膚脹者。
平按:「目果」《靈樞》作「目窠」。《甲乙》無自「黃帝問」至「膚脹也」一段。
尺濕以淖澤,風也。
尺分之中有潤,故濕也。淖澤,光澤也。此風之候也。
平按:「尺」下,《靈樞》、《甲乙》有「膚」字。「濕」《靈樞》作「滑」,《甲乙》作「溫」,注云:「一作滑。」「以」,《靈樞》作「其」。
尺肉弱者,解□安臥。
解□,懈惰也。尺肉耎弱者,身體懈惰而欲安臥。
平按:「□」下《甲乙》有「也」字。
脫肉者,寒熱不治。
骨寒熱病,羸瘦脫肉,不可療也。
平按:《甲乙》「熱」下有「也」字,無「不治」二字,注云:「一本下作不治。」
尺膚滑澤脂者,風也。
尺之膚滑而潤澤有脂者,內有風也。
平按:《靈樞》「滑」下有「而」字。《甲乙》無「滑脂」二字;「風」下有「痹」字。
尺膚澀者,風痹。
尺膚澀者內寒,故有風痹也。
平按:《甲乙》無此句。
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
泆飲,謂是甚渴暴飲,水泆腸胃之外,皮膚之中,名曰泆飲。尺分膚,粗如魚鱗者,以為候也。
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濕也;
尺分皮膚甚熱,其一寸之內,尺脈盛躁,濕病候也。
平按:「濕」《靈樞》、《甲乙》作「溫」,依下篇《尺寸診》云:「尺熱曰病溫」,應作「溫」,袁刻亦作「溫」。
其脈盛而滑者,汗且出也。
一寸內,尺脈盛而滑者,汗將出。
平按:《靈樞》「汗」作「病」。
尺膚寒甚,脈小者,泄,少氣也。
尺膚冷,尺脈小者,其病泄利,又少氣也。
平按:「甚」《靈樞》作「其」。《甲乙》「脈小」作「脈急」,注云:「一作小。」
尺膚□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
按尺皮膚,先熱後冷,病寒熱也。
平按:「□然」《靈樞》作「炬然」,《甲乙》作「燒灸人手」四字,注云:「一作炬然。」
尺膚先寒,久持之而熱者,亦寒熱候者也。
尺皮膚先冷,久持乃熱,亦是寒熱之病也。
平按:《靈樞》、《甲乙》無「候」字。
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
當肘皮膚獨熱者,即腰以上至頭熱也。
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
腕以前為手也,手之獨熱,主腰以下熱。從肘向手為肘前,獨熱者,主胸前熱也。
平按:「腰以下」《甲乙》作「腰已上」,注云:「一作下。」
肘後獨熱者,背熱;
從肘向肩為肘後,肘後皮膚熱者,主肩背熱也。
平按:「背」上,《靈樞》、《甲乙》有「肩」字。
臂中獨熱者,腰腹熱;
從肘至腕中間為臂,當臂中央熱,腰腹熱也。
肘後粗以下三四寸者,腹中有蟲。
從肘後下向臂三四寸許,皮膚粗起,是腹中有蟲之候也。
平按:「粗」《甲乙》作「廉」。《靈樞》、《甲乙》「寸」下有「熱」字;「腹」均作「腸」。
掌中熱者,腸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
掌中冷熱,主大腹、小腹冷熱。
平按:「腸」《靈樞》、《甲乙》作「腹」。
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
青脈主寒,故胃中寒。
平按:「魚上」《甲乙》作「魚際」。
尺□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
尺之皮膚□然而熱,喉邊人迎復大於常者,奪血之候也。
平按:《甲乙》「尺」下有「膚」字。「□」《靈樞》、《甲乙》作「炬」。
尺緊大,脈小,甚少氣悗有因加,立死。
尺之皮膚堅而賁大,寸脈反少,主於少氣而悗,若更因加少氣悗者,立當死也。
平按:「甚」下,《甲乙》有「則」字。《靈樞》無「因」字。「有因加」《甲乙》作「有加者」。注「反少」,依經文應作「反小」。
色脈尺診 | 尺寸診 |
關於「太素/尺診」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