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測驗結果的分析和解釋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心理學》 >> 臨床評估結果的解釋和報告 >> 測驗結果的分析和解釋 |
醫學心理學 |
|
|
現以目前國內應用的較多的測驗為例,討論在分析和解釋心理測驗結果時應遵循的共同原則。
一、分析和解釋技術的基礎
要分析和解釋好測驗結果,應具備下列幾方面的知識
(一)對測量對象的知識
評估者應具備對測量對象,如智力、記憶、人格和神經心理等方面的知識。
(二)對測驗工具的知識
採用一種工具應充分掌握它的性能、特點和有關文獻資料。
為此,必須使用它的手冊,了解它的編製總結。手冊不僅提供了實施方法和各種用表,在解釋結果時更要利用手冊中標準化樣本、常模和效度中提供的信息。此外,還要積累自己的經驗。
1.標準化樣本和常模 常模是根據樣本制定的,我們的測驗結果要與常模比較才有意義。結果解釋有效與否,取決於受試者的背景情況與常模的可比性。可比性按是否貼切(relevance)、有無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及是否新近(recency)判斷(稱3R原則)。
受試者的情況如包括在常模樣本中,就是貼切的;常模樣本是根據哪些有關層次(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經濟背景等)入組的,以及樣本的大小,說明其有無代表性;樣本材料是新近的,時間相隔太久,時過境遷,可比性低。
常模種類頗多,按代表性來說,分區域性,全國性和特殊常模(盲人、智力低下、特殊職業等)。制定全國常模非常不易,許多測驗都難辦到。即使是全國性常模。取樣仍然有偏向性,不過代表比較廣泛一些的人群而已。樣本大而無代表性也不好。只要有代表性,樣本適當大即可。受試者如與常模不貼切,在解釋結果時要申明,作判斷時採取保留態度。
常模的形式很多,要了解其製作原理和意義。在寫報告時要能用通俗語言表達受試者的測驗結果在人群中的位置。
2.效度 在解釋測驗時特別注意已分布的效度研究,這在手冊中往往不充分。要參考文獻資料。以臨床測驗而言,有關某測驗的每一個臨床研究及有關測驗的因素分析都是效度研究。參考這些資料就是利用別人的經驗,這在臨床應用中以及科研工作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利用這些資料時,同利用常模一樣,也要遵循三R原則。
二、結果分析步驟和方法
這裡以韋氏量表為例。為了使分析系統清晰,可按如下步驟進行:①分析總智力水平;②比較量表之間的平衡性;③比較各分測驗之間的平衡性;④分析分測驗之內的波動性;⑤對回答作質的分析。
(一)總智力(FIQ)的分析
任何標準化了的智力量表都可提出一個IQ總數,在韋氏量表便是FIQ。
IQ值常不是該受試者的「真正」值,而是估計值。不過通過它可估計「真正」值在何範圍內,這可通過標準測量誤來計算。IQ±1標準測量誤,「真正」IQ在這個限度內的可能性只有68%。±1標準測量誤的數值增大,可信度便加寬。有些標準化量表手冊上列出標準測量誤,可供使用。
因此在報告中分析受試者的智力水平時,不能只看測得的IQ值,更要考慮它的可信限度。
(二)分量表的平衡性
可通過VIQ和PIQ的比較來進行分析,VIQ代表言語智力,基本代表言語理解因素。 VIQ大於、等於或小於PIQ以及二者相差到何種程度而決定其意義。如同FIQ的可信限度一樣,這在各量表是不相同的。但綜合各套韋氏量表的計算結果來看,兒童量表VIQ與PIQ相差12時有意義;WAIS相差15時IQ有意義。進一步的研究,還應注意各年齡組間的差異,關於差異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與社會經濟背景的關係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經濟條件不同,兒童的VIQ與PIQ也出現差異。據文獻報告,文化程度高的兒童一般呈VIQ高於PIQ,相反,文化程度低的兒童是PIQ>VIQ。
2.個人的智力結構特點言語量表中多數分測驗負荷著言語理解因素;操作量表中多數分測驗負荷知覺組織因素。如果某人的智力結構中兩種因素的比重不同,便影響二者的平衡。
3.大腦兩半球功能不同一般而言,言語智力與左半球(右利手)的關係大;操作智商與右半球的關係大。兩種智力比重不同,可能與兩半球的功能水平不同有關。這在測量腦病損病人時應特別注意。
4.與智力一般水平的關係一般來說,智力很高的人,通常是VIQ>PIQ;智力偏低的人則相反,PIQ>VIQ。
總之,在分析中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全面分析。
(三)分測驗之間的平衡性分析
一個分測驗基本代表一種智力功能,分析它們的強點和弱點,便於智力特點診斷。
分析方法比較多,主要有如下幾種:
分測驗與平均量表分的差異:即個人的各分測驗與該分測驗所屬分量表的平均數比較,計算其偏離度。計算是按量表分(一種標準分)進行的,相差要達到一定程度才有意義。有些研究者將韋氏量表的這些差異水平計算出來,製成表格供臨床和研究使用。為了方便起見,Kanfman提出一個所謂「±3」的方法,即某一分測驗的量表分與該分量表平均表大於3(+3)或小於3(-3)均有意義。前者說明該分測驗所測量的智力因素強,後者說明弱。
(四)分測驗內部的平衡性分析
分測驗雖然屬於同質項目,但具體內容仍有不同。例如知識領悟及相似測驗都是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由此可觀察到受試者在哪一類的能力特彆強,哪一方面特別弱。另外還可發現在哪一類問題上有特殊的情緒反應。
(五)回答質量分析
計分的依據是作業結果和時間,未包括操作方式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講心理測驗也是一種自然觀察方式。所以測驗者應重視這種觀察。此外,智力測驗也有投射測驗的作用,可以反映人格的特點。受試者在進行作業時,有反應型和衝動型等不同人格類型的差別。這些都可以反映到操作和回答質量中,應注意觀察和分析。
以上是分析和解釋結果的大致步驟和方法。對分析的結果進行綜合,並形成解釋行為的假說。然後又在進一步的分析中對其進行考驗和修正,同時參照其他渠道來的信息,形成概念,作出總解釋。
臨床評估結果的解釋和報告 | 測驗報告書寫內容和方式 |
關於「醫學心理學/測驗結果的分析和解釋」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