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影響大腦功能康復的因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心理學》 >> 神經心理學技術在腦功能康復中的應用 >> 影響大腦功能康復的因素
醫學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目錄

國外已有研究表明,大腦損傷的康復治療效果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受傷者的年齡、病前的智力水平、一般健康狀況、社會環境、病因、病變部位和範圍、病人的優勢半球、認知障礙的程度、病人治療動機和情緒反應等等,現分別討論如下。

一、年齡

有研究表明,受傷者越年輕,恢復的可能性越大(Aderandtal ,1965;Aita 和Reitan ,Boyle 及Scalziti ,1963; Teliber,1975)。產生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年齡大的病人,病前即有較多的可能處於普遍性的大腦功能衰退老化階段,因此,隨著病人年齡的增長,可供調動的大腦功能潛力,也就會隨之減少。這樣,預期的效果也就要差一些。

二、病前智力水平

腦損傷前病人智力水平高者,能獲得較好的康復效果,因為他(她)們有較多的智力資源可用來重建新的功能系統。有的研究已表明,腦損傷後所呈現的初始能力水平,與最後康復可能達到的水平是相一致的(Keenan 和Brassell,1974)。

三、一般健康狀況和大腦整合功能

病人的一般健康水平和大腦整合能力是影響康復效果的重要因素。病人有其他嚴重疾病可以影響腦的功能狀態而有礙康復。通過某些神經心理學測驗,全面測量大腦整合功能,將有助於對疾病預後的估計。

如果測評結果表明,損傷範圍比較局限、一些基本能力未被損傷者,康復前景較為良好。反之,若測評表明病變範圍彌散,受損傷的大腦功能廣泛,則預後估計較差。總之,康復前景的預測是以可調用的腦區的完整性和潛能為基礎的。

四、社會環境

病人家屬和親友對病人和治療所抱的態度以及某些反應,對康復治療的影響甚大。來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勵是康復治療過程中的可貴助力。反之,漠不關心,認為治療無望等消極情緒卻成為病人接收康復治療的阻力。

因此,康復治療過程中不應忽視社會環境,特別是親屬對康復治療所施加的不良影響。在給病人施治的同時,要對其社會環境作全面了解,並進行必要的諮詢和指導,目的不只是為了消除阻力,而且要爭取化阻力為助力。因為與之共同生活的親人參與對病人的康復訓練,常常會起到醫務人員無法起到的作用。

五、動機

整個康復過程中,病人積極努力和主動配合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自始至終都要注意調動病人的治療積極性。如:首先安排容易及早奏效的康復程序和措施、周圍的鼓舞、醫患關係的融洽等,這些都有助於康復治療。

六、情緒

大腦損傷病人的情緒問題是康復治療中的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它包括:否認自己有病、抑鬱、對治療人員和家人的攻擊對抗等消極情緒。

對情緒、行為和動機問題三者的同時治療是極為重要的。我們既要全面考慮,又要具體分析不同病人的各種情況,才能制定有針對性的,富有個性的康復計劃,才能使康復治療獲得最大的效益。

七、優勢半球

左利手者有更多機會出現雙側大腦半球的優勢,因此,也就有較多的能力是屬於雙側大腦的機能。這類病人的功能恢復自然就有更多的潛能可供調用,康復前景自然也要好些。

八、恢復的起步距受傷時間的長短

受傷後顯示出恢復跡象越早,就越表明造成機能障礙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病變的繼發效應,諸如顱壓等的後果。這種情況下的機能障礙是具有較強的自發恢復傾向。因此,此時如能因勢利導,及時恰當地施以康復訓練,通常會獲得滿意的康復效果。

32 腦功能康復的理論依據 | 康復計劃的制定 32
關於「醫學心理學/影響大腦功能康復的因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