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影像學 |
醫學影像學 |
|
醫學影像學在醫學診斷領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不過目前在臨床的應用上是非常廣泛的,對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很大的科學和直觀的依據,可以更好的配合臨床的症状、化驗等方面,為最終準確診斷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很好的應用在治療方面。
目錄 |
定義
醫學影像學Medical Imaging泛指通過X光成像(X-ray),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聲成像(ultrasound),正子掃描(PET),腦電圖(EEG),腦磁圖(MEG),眼球追蹤(eye-tracking),穿顱磁波刺激(TMS)等現代成像技術檢查人體無法用非手術手段檢查的部位的過程。
儀器
主要包括X光成像儀器、CT(普通CT、螺旋CT)、正子掃描(PET)、超聲(分B超、彩色都卜勒超聲、心臟彩超、三維彩超)、核磁共振成像(MRI)、心電圖儀器、腦電圖儀器等。
應用
醫學影像學可以作為一種醫療輔助手段用於診斷和治療,也可以作為一種科研手段用於生命科學的研究中。
診斷主要包括(透視、放射線片、CT、MRI、超聲、數字剪影、血管照影)。
治療主要應用為介入治療、放療方面。
另外 除了醫療上面的用途之外,影像學結合其他學術領域,譬如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語言學(linguistics)、教育學(education)、社會學(sociology)等,可以讓研究人員探索人類在進行認知行為時的大腦活動,這樣的研究已經逐漸成形,學術界稱之為認知神經科學(cognitive neuroscience)。
醫學影像學中的許多技術已經在科學研究的工業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受益於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其與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技術的結合產生了一個的計算機技術分支--醫學圖像處理。
起源和發展 1895年德國的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線,不久即被用於人體的疾病檢查,並由此形成了放射診斷學。近30年來,CT、MRI、超聲和核素顯像設備在不斷地改進核完善,檢查技術核方法也在不斷地創新,影像診斷已從單一依靠形態變化進行診斷髮展成為集形態、功能、代謝改變為一體的綜合診斷體系。與此同時,一些新的技術如心臟和腦的磁源成像和新的學科分支如分子影像學在不斷湧現,影像診斷學的範疇仍在不斷發展和擴大之中。
《醫學影像學》是在「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並榮獲全國醫藥優秀教材獎的第5版基礎上修訂的。全書共分影像診斷學和介入放射學兩篇,主要內容包括:成像技術與臨床應用,骨骼與肌肉系統,呼吸系統,兒科影像學,中樞神經系統,血管介入技術等。《醫學影像學》(第6版)可供高等院校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使用
醫學影像學專業
醫學影像學專業
學 科:醫學
門 類: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專業名稱:醫學影像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和醫學成像技術等方面的醫學高級專門。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常規放射學、CT、磁共振、超聲學、DSA、核醫學影像學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常見病的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操作基本能力。
專業方向:畢業後主要從事臨床醫學影像診斷或放射治療工作或醫學教育及醫學科研工作。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電子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醫學影像學範疇內各項技術(包括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DSA、超聲學、核醫學、影像學等)及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
3.具有運用各種影像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的能力;
4.熟悉有關放射防護的方針,政策和方法,熟悉相關的醫學倫理學;
5.了解醫學影像學各專業分支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
主要課程:物理學、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原理與介面、影像設備結構與維修、醫學成像技術、攝影學、人體解剖學、診斷學、內科學、影像診斷學、影像物理、超聲診斷、放射診斷、核素診斷、介入放射學、核醫學、醫學影像解剖學、腫瘤放療治療學、B超診斷學。
修業年限:五年
授予學位:醫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核醫學成像技術等方面的工作。
總論 |
醫學電子書 -- 700多本醫學電子書閱讀和下載。
關於「醫學影像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