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醫學院
A+醫學百科 >> 內蒙古醫學院 |
內蒙古醫學院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醫學為主,集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於一體的綜合性高等醫藥院校。學校成立於1956年,是新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醫學院校之一,當時隸屬於國家衛生部,1958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理。
目錄 |
學校發展
內蒙古醫學院始建於1956年,是自治區第一所高等醫藥院校,內蒙古醫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較為完善的教學、科研、醫療和實驗條件,1978年全國恢復研究生制度開始招收研究生,當年只有理學等4個專業的7名正副教授試行招收了4名研究生,研究生的培養和管理隸屬教務處師資管理科,隨著全國研究生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該校研究生數量逐年增加,加之該校師資力量不斷壯大,逐步開展了研究生的學位授予工作。1981年全國開始實施學位制度,該校於同年11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首批獲准具有學位、碩士學位授權資格單位,同時藥理學、眼科學、外科學(普外、泌尿外)三個學科、專業擁有碩士學位授權點。
1982年7月內蒙高教局批准該校正式成立校級學位評定委員會,它是碩士級學位組織。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均由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職稱的教師擔任,第一屆主席由該校當時主管教學、科研的王聘臣副院長擔任。學位評定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該校獨立開展研究生學位授予工作的開始,每屆委員會都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在完善和加強研究生學位授予工作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86年9月在教務處內設立研究生科,配備了專職人員,從此研究生教育開始了規範化教育階段。
1998年9月隨著全國「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戰略的實施,學校根據教學、科研、醫療和管理等諸方面的條件,提出了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的辦學方針,成立了研究生處級建制單位,教務處原研究生科的管理職能劃歸研究生處,同時撤消研究生科。2001年6月學校機構改革,研究生處改制為研究生部並劃為業務職能部門。2004年10月為了加速研究生教育發展,以綜合性醫科大學內涵建設要求,成立了研究生學院同時撤消了研究生部,屬於二級教學單位。
截至2009年,內蒙古醫學院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人才3萬餘名,為自治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科技創新、民族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已成為一所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地方高等醫藥院校。2007年,學校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被評為「優秀」等次。
辦學規模
學校設有金山校區、新華校區兩個教學園區,總佔地面積123.1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1.90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8.6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0128.10萬元,學校圖書館各類圖書文獻76.8萬冊(種)。
學校設有臨床醫學部、基礎醫學院、中醫學院、蒙醫藥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管理學院、公共教育學院、醫藥應用技術學院、研究生學院、鄂爾多斯分院和繼續教育培訓中心等12個教學單位,有5所附屬醫院(3所為直屬附屬醫院、2所為非直屬附屬醫院),在區內外設有24所臨床教學醫院和46個其它專業實踐教學基地。
學校195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資格,1999年獲得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授權資格,2003年獲准成為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培養試辦單位,2005年開始與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聯合培養蒙醫學、中西醫結合、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和細胞生物學博士研究生,率先在全國建立了能夠同時培養本科、碩士、博士的層次齊全的民族醫學高等教育體系。截至2009年11月,學校有2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1個本科專業。本科專業中,蒙醫學和中藥學被評為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臨床醫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護理學、麻醉學、口腔醫學、中醫學、蒙醫學、藥學、中藥學等9個專業為自治區品牌專業。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5,673人。其中,本科生8325人、研究生942人、成人及高職生6004人、留學生95人,本科各專業面向國內23個省、市、自治區招生。
學校設有蒙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眼科學5個自治區重點學科,組織胚胎與人體解剖學、內科學(血液)2個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有內蒙古自治區中蒙藥實驗室、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心、分子病理學實驗室、蒙藥實驗室4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有生物醫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形態學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中蒙醫臨床模擬教學實驗中心、護理學實驗中心5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研究院、內蒙古蒙醫藥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衛生政策研究所、自治區心血管研究所、自治區骨科研究所、GLP實驗室設在該校。學校緊密依託內蒙古醫學院蒙醫藥學院和藥學院的教學資源支撐、內蒙古國際蒙醫院的醫療資源支撐、內蒙古蒙醫藥博物館的館藏文獻資源支撐、內蒙古醫學院蒙藥研究所和GLP實驗室的科技創新平台支撐,全力打造蒙醫藥學科與專業特色,已經具備了獨特的優勢,形成了堅強的合力。2008年,學校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確定為自治區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師資力量
截至2009年1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739人。其中,教授147人,副教授223人,具有博士以上學位人員47人,佔6%,碩士以上學位人員408人,佔55%。有碩士生導師293人,兼職博士生導師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9人,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6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7人,自治區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0人。聘請國內外名譽教授85名。
所獲榮譽
自2004年以後至2009年,學校先後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62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3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7項、教學成果獎22項。學校主辦的《疾病監測與控制》是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出版的《內蒙古醫學院學報》被教育部科技司評為「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確定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對外交流
學校一貫堅持開放辦學的方針,重視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與英國布萊德福德大學合作培養生命科學領域高素質人才;與北京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與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蒙古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醫藥院校或科研單位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學院積極擴大對外交流,與日本、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蒙古國等10多個國家的部分醫藥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開展了多層次、多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並聘請國外名譽教授30餘名。之後,學院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個國家的相關機構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將以護理學院為基地開展聯合辦學。
歷任領導
黨委書記 院長
姓名 | 性別 | 民族 | 任職時間 | 姓名 | 性別 | 民族 | 任職時間 |
張 暉 | 女 | 漢 | 1956.9--1966.3 | 義達嘎蘇隆 | 男 | 蒙 | 1956.4--1956.11 |
劉 璧 | 男 | 漢 | 1966.4--1968.3 | 木 倫 | 男 | 蒙 | 1956.12--1966.3 |
石 琳 | 男 | 漢 | 1973.10--1978.11 | 劉 哲 | 男 | 漢 | 1978.12--1983.5 |
劉 哲 | 男 | 漢 | 1978.12--1983.5 | 鮑鎮美 | 男 | 漢 | 1983.12--1984.9 |
張 涵 | 男 | 漢 | 1983.5--1987.5 | 陳 鏘 | 男 | 漢 | 1984.9--1987.5 |
斯 勤 | 女 | 蒙 | 1987.5--1992.8 | 安誌慶 | 男 | 漢 | 1991.4--1995.8 |
吉如木圖 | 男 | 蒙 | 1992.8--1998.5 | 王延彬 | 男 | 漢 | 1995.8--2000.3 |
陳 羽 | 女 | 蒙 | 1998.5--2000.2.20 | 楊成旺 | 男 | 漢 | 2000.3--2003.3 |
王 延 彬 | 男 | 漢 | 2000.3.28--2003.12 | 畢力夫 | 男 | 蒙 | 2003.6--2008.3 |
王 耀 新 | 男 | 漢 | 2003.12 -- | 歐陽曉暉 | 男 | 漢 | 2008.8 -- |
關於「內蒙古醫學院」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