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內丹氣功術語。一般指氣功家尤其是道教內煉者修鍊的高級成果,是於礦物所煉的外丹相對而言。出南朝僧慧思《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借外丹力修內丹,欲安眾生先自安。」唐《通幽訣》:「氣能存生,內丹也;藥能固形,外丹也。」內丹術是宗道家逆修返源、長生駐世之旨,以人身作爐鼎,以精、氣為藥物,神為馭能,經一定的煉養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聚不散,致某種有形之物結于丹田而成內丹。其煉養核是性命雙修,修鍊過程可分為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等階段。內丹術語多借用外丹名詞,但其意義完全不同。內丹術至宋元時期大為盛行,成為道教煉養功夫的核心,並形成了我國古代氣功史上最重要與最有價值的流派,影響深遠,至今仍值得深入發掘與研究。

理論

內丹家將人體的某些部位比作爐鼎,以精、氣、神為對象,掌握其運行方法,經過一定的煉養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聚成丹而致長生。他們認為,由太初無形無象的「道」生出真元一氣,這氣分化為相對的陰陽,陰陽合成第三體,第三體又衍生出芸芸萬物,是為順行,即有生有死、生生不息的造化之道。內丹功夫則在逆而行之,力使萬物合而為三(即精、氣、神),三複化為二(即鉛或坎離),二復歸一(結成金丹)。這就是「奪盡天地沖和之運,陰陽化機之妙」。從而達到重返本源,常住永生。故稱順行則死,逆行則生。

據內丹家解釋,所謂精、氣、神,乃指人體先天秉賦的元精、元氣和元神。精是基礎,氣是動力,神是主宰。煉丹第一步是要求以神馭氣,以神煉精,使精、氣合而為「大藥」。內丹家稱神為陽,稱精、氣為陰;對心、肝、脾、肺、腎等臟器,又分別以火、木、土、金、水名之。認為心在上,屬火,卦象為離;腎在下,屬水,卦象為坎。心之下,腎之上,約在臍下一寸三分處,有一腔,名「氣海」,或名「下黃庭」、「下丹田」,就是煉丹的處所。煉丹就在於心腎相交,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以坎水濟離火,使順置的火水「未濟」交成顛置的水火「既濟」,即「甘露降時天地合黃芽生處坎離交」。「甘露」指先天一氣,從泥丸下降;「黃芽」指丹母,從丹田而生,上下交凝,即成聖胎,此之謂丹熟。

術語

內丹修鍊使用許多術語和不同的代稱,多襲用外丹,如龍虎、牝牡、雌雄、鉛汞、坎離等。「龍虎一交相眷戀,坎離方姤便成胎」,即指腎心相交,神、氣相融。腎屬水,而金生水,西方屬金,河圖數九;心屬火,而木生火,東方屬木,河圖數七,因此煉神還虛也叫作「七返九還」。元精、元氣交結之後,一如黍粒之丹,沉入丹田,再運用火候,使陰質日減,陽質日增,直至陰質盡消,積成純陽一片,金丹遂成。《入藥鏡》云:「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

修鍊過程

一般分為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與煉神還虛四個階段。築基是基本功,重在填虧補虛。由於人生勞累心力,消耗精氣,先天元精、元氣和元神,殊多虧損,須先通過內丹修鍊進行彌補,以達到精全、氣全、神全。基礎既固,方可煉精化氣。其法初步是貫通任、督二脈,即用意念的力量使精化氣,復使氣自會陰尾閭夾脊上達泥丸,再下降丹田,如此反覆運轉,稱為「河車通」。既是意念,就有緩急,內丹家稱此為「火候」。急行沖關之氣謂之「武火」,緩行升降謂之「文火」。煉丹以神為體,意為用,用意緊則火燥,用意緩則火溫。因此,煉丹忌意散,意散氣則失控,勢必升降失序,難於結丹。火候的運用謂之「抽添」;意即龍虎(即心腎、陰陽、坎離)相交後,應逐日運火、添汞,歸為純陽。以神為用,養形煉精,進而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後使氣、神互化互凝,結成金丹,由有入無,重返虛空。

內丹家對煉丹過程各有不同要求。一般分為三關:百日關、十月關和九年關。百日關是起點,重在行氣和胎息,十月關重在結聖胎,九年關則聖胎靈,成仙成真。張三丰則分為三候,以積精累氣為初候,開關展竅為中候,築基練己為三候。全真坤道之內丹術與乾道又有不同。

內丹家以《參同契》和《悟真篇》為主要丹書。此外,著名內丹著作有張伯端《金丹四百字》、石泰《還源篇》、薛式《復命篇》、陳楠《翠虛篇》(一說以上四種皆白玉蟾所作)及陳致虛《金丹大要》等。

關於「內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