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幼激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ag0.jpg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亦稱「返幼激素」。昆蟲在發育過程中由咽側體所分泌的—種激素。在幼蟲期,能抑製成蟲特徵的出現,使幼蟲蛻皮後仍保持幼蟲狀態;在成蟲期,有控制性的發育、產生性引誘、促進卵子成熟等作用。已知天蠶類昆蟲體內有保幼激素Ⅰ與保幼激素Ⅱ兩種,現已能人工合成。噴洒在昆蟲幼蟲上,可使幼蟲增加蛻皮次數;噴洒在成蟲上,則產生不孕現象;噴洒在卵上,能阻止胚胎髮育,引起昆蟲各期的反常現象,故可作為防治害蟲之用。

簡稱JH。是昆蟲從咽側體分泌的激素,又稱咽側體激素、幼蟲激素。此為V.B.Wigglesworth對吸血蝽象開始使用的名稱。用環氧-倍半萜烯類在蟲體及咽側體的組織培養液中,發現有構造稍微不同的三種活性物質,分別稱為JHⅠ、JHⅡ、JHⅢ(圖)。是由B.J.Bergot等於1980年發現的,其中最常見的是JHⅢ。它的主要作用是:(1)保持幼蟲的特徵:(2)維持前胸腺;(3)提高卵巢的成熟作用。在幼蟲期,保幼激素分泌以後,分泌前胸腺激素時,會引起幼蟲脫皮。到末齡也許是因為昆蟲體內保幼激素的分泌減少,或激素很快失去活性,而引起化蛹(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則變為成蟲)。因此被認為是具有維持幼蟲特徵作用的激素,但對吸血椿象(Rhodni-us prolixus)等的成蟲,若給予保幼激素和脫皮激素,則在脫皮後的表皮上,發生部分的幼蟲特徵,因此認為具有積極進行幼生代的作用。在幼蟲末期,若給予保幼激素,有時可產生殘留幼蟲特徵的蛹(後成現象,metathetely)。認為是破壞了前胸腺激素平衡的緣故。如將保幼激素供給蛹,則脫皮後也有再次化為蛹(第二次蛹second pupa)的。此外,保幼激素能引起成蟲期生殖腺的成熟。蜚蠊和獵蝽的雌體,在卵巢發育時的脂肪體中,卵黃形成蛋白的合成和放出,由卵母細胞進行吸收,受著保幼激素的支配。蝗蟲的雌體具有促進由濾泡細胞形成卵黃和卵殼以及促進卵管基部卵囊形成的作用。吸血蝽象的雄體有維持精珠附腺活性的作用。另外具有導致產生性外激素和促使蝗蟲類體色綠化的作用。據說還有維持二化螟等幼蟲滯育的作用。

關於「保幼激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