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六經病的傳變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診斷學》 >> 辨證 >> 六經辯證 >> 六經病的傳變
中醫診斷學

中醫診斷學目錄

傳變疾病本身發展過程中固有的某些階段性的表現,也是人體臟腑經絡相互關係發生紊亂而依次傳遞的表現。一般認為:「傳」是指疾病循著一定的趨向發展;「變」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條件下發生性質的轉變。六經病證是臟腑,經絡病理變化的反映,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腑經絡密切相關,故一經的病變常常會涉及到另一經,從而表現出合病並病及傳經的病證候。

1。合病 兩經或三經同時發病,出現相應的證候。而無先後次第之分。如太陽經病證和陽明經證同時出現,稱「太陽陽明合病」;三陽病同病的為「三陽合病」。

2。並病 凡一經之病,治不徹底,或一經之證未罷,又見他經證候的,稱為並病。無先後次第之分。如少陽病未愈,進一步發展而又涉及陽明,稱「少陽陽明並病」。

3。傳經 病邪從外侵入,逐漸向里傳播由這一經的證候轉變為另一經的證候,稱為「傳經」。傳經與否,取決於體質的強弱,感邪的輕重,治療的當否三個面。如邪盛正衰,則發生傳變,正盛邪退,則病轉痊癒。身體強壯者,病變多傳三陽;體質虛弱者,病變多傳三陰。此外,誤汗、誤下,也能傳入陽明,更可以不經少陽,陽明而經傳三陰。但三陰病也不一定從陽經傳來,有時外邪可以直中三陰。傳經的一般規律有:

(l)循經傳:就是按六經次序相傳。如太陽病不愈,傳人陽明,陽明不愈,傳入少陽;三陽不愈,傳入三陰,首傳太陰,次傳少阻,終傳厥陰。一說有按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厥陰--少陰相傳者。

(2)越經傳:是不按上述循經次序,隔一經或隔兩經相傳。如太陽病不愈,不傳少陽,而傳陽明,或不傳少陽、陽明而直傳太陰。越經傳的原因,多由病邪旺盛,正氣不足所致。

(3)表裡傳:即是相為表裡的經相傳。例如太陽傳入少陰,少陽傳入厥陰,陽明傳入太陰,是邪盛正虛由實轉虛,病情加劇的證候,與越經傳含義不同。

4。直中 凡病邪初起不從陽經傳入,而徑中陰經,表現出三陰徵候的為直中。

以上所述,都屬由外傳內,由陽轉陰。此外,還有一種里邪出表,由陰轉陽的陰病轉陽證。所謂陰病轉陽,就是本為三陰病而轉變為三陽證,為正氣漸復,病有向愈的徵象。

32 六經病證的分類 | 衛氣營血辨證 32
關於「中醫診斷學/六經病的傳變」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