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菔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0sa.jpg

Solms-Laubachia pulcherrima Muschl.

【藥 名】:叢菔

【拼 音】:CONGFU

【來 源】:為叢菔屬科植物叢菔。

【功 效】:清熱解毒祛風熱、熄肝明目。

【主 治】:治咽疼、乳鵝瘡、肺熱咳嗽感冒發熱肝經風熱所致耳鳴頭暈目眩、目赤流淚等。

性味歸經】:辛,涼,有小毒。入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5克。

【別 名】:索魯卡魯(藏名)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拉丁名】:Solms-Laubachia pulcherrima Muscbl.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地理分布:產四川(德格)、雲南(麗江、中甸)。據文獻記載產西藏,但未見標本

生 境:生於草坡、河邊、石灰岩的石縫中,常見,海拔 2800一3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屬中文名:叢菔屬

屬拉丁名:Solms-Laubachia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木,高4-14厘米。根粗壯,直徑8-15毫米。莖多分枝,被緊密宿存葉柄,基部寬達1厘米,灰白色。葉多數,狹長橢圓形,長2-3.5厘米,寬3-6毫米,頂端銳尖,基部楔形,下面及邊緣被短柔毛;葉柄長約1.2厘米,基部擴大呈翅狀,寬達1厘米。花頂生,多數;萼片條狀披針形,長約8毫米,寬約2毫米,背面被短柔毛;花瓣藍紫色或白色,倒卵形,長18-20毫米,頂端鈍圓或微凹,芳香;柱頭頭狀。長角果未見(據文獻記載,長角果鐮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8一12毫米;果梗長1.5-2厘米。種子每室2行,5- 8粒)。花期5一7月。  

本屬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直立或呈墊狀。根粗壯。莖多分枝,具殘留的葉痕,革質或草質。葉呈蓮座狀叢生,具葉柄;葉片狹長橢圓形,倒卵形、圓形或匙形,全緣,兩面均被毛或近無毛。花葶2至多條,自莖頂部抽出,各具1花,稀總狀花序。萼片背面被毛;花瓣藍紫色、白色、紫紅色或帶淡黃色,基部具爪;雄蕊6,稀2或4,花絲基部呈翅狀,分離;子房被毛或無毛,胚珠2-10,柱頭頭狀或2淺裂。長角果通常狹卵狀披針形,果瓣扁平,具脈,被毛,花柱宿存,具果梗。種子近圓形,表面具附屬物或平滑。花期5-7月,果期7—8月。多種屬。其中有些種為藥用,全草治肺病止咳補氣血。

關於「叢菔」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