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結果評價
醫學電子書 >> 《預防醫學》 >> 實驗性研究——臨床試驗 >> 結果評價 |
預防醫學 |
|
在臨床醫學雜誌和專業會議上刊登或宣讀了大量防治方面的論文。這些論文的結論是否真實,臨床上是否有實用價值?這是臨床醫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或謂臨床醫師要掌握評價臨床試驗的知識和技能。目前有六條標準可供參考。
目錄 |
一、防治效果的結論是否從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中獲得
要注意防治效果是從那種防治方法中得到的。隨機對照是評價臨床試驗療效的首選方法。不少作者在報導按隨機化方法分組後,還將研究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特徵和影響療效的因素加以比較,並以統計學處理表明上述因素和特徵的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這樣的文章報導的療效比較可靠。
對非隨機同期對照試驗所獲得的療效評價要具體分析。由於非隨機同期對照和歷史性對照本身的缺點,在評價長期有爭議的療法時,一般不採用這兩種方法。若在設計時注意到這兩種方法的缺點,並採取相應的防止方法,則可提高試驗結論的正確性。
二、是否報導了全部的臨床結果
在報導防治方法的論文中,作者要如實地報告全部臨床結果。既要報導療效、患者用藥後的症状、體征、主觀感覺和生活質量的變化,還要如實地報導患者用藥後的毒、副反應。這樣讀者對該防治方法就會有個全面了解。如有的作者報導安妥明確有降低血脂的作用,還報導了安妥明治療給心律失常發生率高於對照組,這樣對臨床實踐是非常有益的。
三、應詳細介紹研究對象的情況
作者除介紹研究對象人口學特徵外,還要介紹研究對象的臨床情況,如症状、體征、輕重患者比例、病變部位和範圍、疾病的分期、有無合併症、過去治療史等。這樣的目的有利於他人評價療效和推廣。
四、是否同時考慮臨床意義和統計學意義
臨床試驗是從臨床和統計學意義來考慮研究組和對照組間出現療效差異的。兩組療效的差異愈大,則臨床意義愈佳。當然還應從藥品的毒副作用及其價格來考慮。
統計學的意義是指在研究組和對照組間出現療效差異時,要考慮這種差異是防治措施的療效還是因抽樣誤差所引起的。上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時,並不意味著有臨床意義,而當具有臨床意義時可無統計學意義。
五、防治措施的實用性
要求作者較為具體地介紹防治方法,用藥指征和禁忌證、增加或減少劑量或中止治療的指征、毒副作用等。這樣要求的目的便於其他醫師重複。
六、論文結論中是否包括了全部研究對象
要求作者分析全部研究對象的資料。遇有失訪和不依從時要具體說明,因為這種情況將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若作者在論文中未能分析和報導全部研究對象的資料,又不作任何解釋,讀者對研究工作的結論應持慎重態度。
臨床試驗設計原則 | 附表31-1:兩樣本率比較時所需樣本含量(單側) |
關於「預防醫學/結果評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