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入睡或易驚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如果你總是感到晚上難以入睡,醒來次數多,白天沒精神,那就該注意了。

目錄

難入睡或易驚醒的原因

想得太多。當你為白天的工作絞盡腦汁或剛剛與人發生過爭執,這一夜往往格外難以入睡。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失眠睡眠研究項目考林博士認為:「人們在將睡未睡時,很難控制自己的想法,即便有時自認為還很清醒。」解決辦法:起床,換個房間待會兒,不要開燈,這會使你的焦慮自然而然地消失。然後再回到床上繼續睡覺。還有一個辦法:睡前將你的煩惱和可能的解決辦法寫下來,就不會再焦慮了。

混亂的臥室。美國心理學會研究表明,亂糟糟的睡眠環境會帶給人亂糟糟的情緒,床頭堆積的文件、雜物,都會讓人睡不著。解決辦法:找個大箱子,把所有沒有完成的表格、賬本統統裝進去。「當你清除了臥室里所有與睡眠無關的東西時,大腦便會自動開始將這個屋子和睡覺關聯起來。」波士頓睡眠健康研究中心的醫學博士勞倫斯說。

枕邊人的鼾聲。別不相信,有時人的鼾聲能夠高達90分貝,這相當於一個攪拌機。即便有時你能在枕邊人的呼嚕聲中勉強入睡,也會被他「呼」和 「吸」之間某個陡然拉高的音階驚醒,從而打攪了你的深度睡眠。解決辦法:讓你的伴侶試著側睡,如果不能奏效,你可以戴上防噪音耳塞。

波動的荷爾蒙。對於女性來說,經期前後波動的雌激素孕激素會破壞你的睡眠,更年期的女性也會遭遇類似的困擾,有時會因為潮熱而醒來。解決辦法:睡前洗個熱水澡,或是吃一片非處方止痛藥,可以幫助你克服經期前的失眠。更年期女性要制定長期健身計劃,同時午後不要喝咖啡

細微的聲源。對某些人來說,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音都會讓他們一夜無眠。來自鄰居家的爭吵、電視機發出的噪音、還有大街上的車聲,都會影響睡眠質量。解決方法: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羅斯教授認為,並不是這些聲音本身讓你難以入睡,而是這些噪音所帶來的「有一搭沒一搭」的干擾。最好的辦法是,打開旁邊房間的排風扇,讓這種持續而微弱的噪音覆蓋那些不規律噪音。

除以上5點外,干擾睡眠的因素還有:過度放鬆的周末、一個有光線干擾的臥室、睡前飢餓、與蟎蟲的「親密接觸」以及你的寵物。

難入睡或易驚醒的診斷

長期的睡眠難以入睡,睡著一會就會驚醒,再睡也是一樣反覆驚醒,而且很煩躁

難入睡或易驚醒的鑒別診斷

失眠通常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並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包括入睡困難、時常覺醒及(或)晨醒過早。可引起人的疲勞感、不安、全身不適、無精打采、反應遲緩、頭痛、記憶力不集中等症状,它的最大影響是精神方面的,嚴重一點會導致精神分裂。常見臨床類型有:原發性睡眠障礙繼發性睡眠障礙、假性失眠。

長期的睡眠難以入睡,睡著一會就會驚醒,再睡也是一樣反覆驚醒,而且很煩躁

難入睡或易驚醒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一. 首先建立信心

對生活中偶爾遇到失眠經驗,不必過份憂慮,相信自己的身體自然會調節適應。人的身心彈性甚大,本文中曾引述案例,連續200小時不睡者,仍能保持身心功能正常,一兩夜失眠自不會造成任何困難。偶爾失眠之後,如不擔心失眠的痛苦,到睏倦時自然就會睡眠。失眠之後愈擔心會再失眠的事,到夜晚就愈難入睡。

二.安排規律生活

避免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生活起居規律化,養成定時入寢與定時起床的習慣,從而建立自己的生理時鐘。有時因必要而晚睡,早晨仍然按時起床;遇有周末假期,避免多睡懶覺;睡眠不能貯儲,睡多了無用。

三.保持適度運動

每天保持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運動,藉以靈活身體各部器官。惟劇烈運動,睡眠前應儘是避免,有人想藉睡前劇烈運動,使身體疲倦而後易睡,是錯誤的。

四.睡前放鬆心情

睡前半小時內避免過份勞心或勞力的工作。即使明天要參加考試,也絕不帶著思考中的難題上床。臨睡前聽聽輕音樂,有助於睡眠。

五.設計安靜臥房

盡量使臥房隔離噪音,而且養成關燈睡覺的習慣。

六.使睡床單純化

養成睡床只供睡眠用的習慣;不在床上看書,不在床上打電話,不在床上看電視。因為在床上進行其他活動時,常常破壞了自己定時睡眠的習慣。

七.睡前飲食適度

睡前如有需要,可適度進食;牛奶、麵包、餅乾之類食物,有助於睡眠。過飽對睡眠不利;而咖啡、可樂、茶等帶有刺激性的飲料,尤不利於睡眠。

八.飲酒不利睡眠

不少人對酒產生誤解,誤認飲酒有助於睡眠。固然,酒後容易入睡,但因酒所誘導的睡眠不易持久。酒氣一消,容易清醒,醒後就很難入睡。而且酗酒者容易導致更嚴重的窒息性失眠。

九.適當服用安眠藥

可以適當安眠藥物。副作用很小。

十.失敗後的作法

如以上建議不能生效,建議你仍保持定時上床的習慣。如實在無法入睡,即起床做一些最不令人煩心的活動。此時不宜使身心過勞。如想用伏地挺身之類活動,企圖使自己由疲憊而睡眠,效果將是適得其反。

十一,大多數失眠根源於我們有煩惱,沒有面對複雜生活的智慧

參看

關於「難入睡或易驚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