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學/牙的發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胚胎學》 >> 顏面、頸和四肢的發生 >> 牙的發生
胚胎學

胚胎學目錄

牙的釉質來源於外胚層,其它部分成自中胚層。人胚第6周時,口凹邊緣的外胚層組織增生,沿上、下頜形成「U」形的牙板(dental lamina)。牙板向深部中胚層內生長,在上、下頜內先後各形成10個圓形突起,稱牙蕾(tooth bud)。牙蕾發育增大,底部內陷為帽狀的造釉器(enamel organ),為乳牙原基(圖21-5)

牙的發生


圖21-5 牙的發生

A 第8周 B第10周 C第24周 D第24周 E 生後10個月

1.釉質的形成 , 造釉器分化為三部分:①外層為單層立方或扁平細胞組成的外釉上皮;②內層為單層柱狀細胞組成的內釉上皮,該柱狀細胞稱為成釉質細胞(ameblast);③內、外釉上皮之間為有突起的星狀細胞組成的釉網(enamel reticulum)。成釉質細胞具有造釉質作用,細胞不斷分泌基質,基質鈣化後形成釉柱。釉質的形成是從牙冠尖部開始,逐漸向牙頸部擴展。隨著釉質增厚,成釉質細胞漸向淺部遷移,最後與外釉上皮相貼,共同組成牙小皮(dental cuticle),覆於牙釉質表面,釉網則退化消失。嬰兒出牙時,牙小皮隨之消失。

2.牙本質的形成 帽狀造釉器凹陷內的間充質稱牙乳頭(dental papilla)。靠近內釉上皮的間充質細胞分化為一層柱狀的成牙質細胞。該細胞在其與內釉上皮相鄰面有突起,並在此不斷分泌基質,基質鈣後即為牙本質。隨著牙本質的增厚,成牙質細胞胞體漸向深部遷移。其突起則增長,存留於牙本質小管內,稱為牙本質纖維。牙乳頭的其餘部分分化為牙髓

3.牙骨質的形成造釉器和牙乳頭周圍的間充質先形成結締組織牙囊(dental sac),然後分化為牙骨質和牙周膜

在乳牙原基發生的同時,牙板還形成恆牙原基,其體積小,分化發育晚。恆牙的形成過程與乳牙相同。

32 齶的發生與口腔、鼻腔的分隔 | 頸的形成 32
關於「胚胎學/牙的發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