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鋇餐檢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胃腸鋇餐檢查所用的造影劑是醫用硫酸鋇,由於鋇的原子序數高,不易被X線穿透,在胃腸道內與周圍器官形成明顯對比。目前使用的鋇劑大多是復方硫酸鋇,根據不同檢查部位,使用前將硫酸鋇加溫開水調成不同濃度的混懸液。口服後檢查胃腸道稱為鋇餐檢查。根據病情要求可進行包括食管至結腸的檢查,觀察其形態和功能變化。由於檢查方法的更新,除觀察胃腸道功能情況外,現多進行分段檢查,如重點觀察食管時稱為食管鋇餐檢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至空腸上中段時稱為上胃腸道鋇餐檢查;須重點檢查胃腸道功能者,則須按時定期檢查胃、小腸與右半結腸,稱為胃腸道鋇餐檢查,也叫胃腸鋇餐檢查。可用於懷疑先天性幽門肥厚、十二指腸梗阻等疾病。

此外,在臨床疑有胃腸道穿孔腸梗阻等患者,須了解穿孔與梗阻的確切部位時,應改用碘製劑造影,如碘油泛影葡胺等,但對碘過敏者禁用。

目錄

造影前的準備

患者在鋇餐檢查前一天晚飯後禁食,次晨空腹至放射線科接受檢查。如不禁食,胃內容物可影響胃腸形態的觀察;服某些藥物則可影響胃腸道功能。幽門梗阻患者,應先洗胃,抽淨胃內容物後再檢查。

檢查步驟

服鋇前常規先透視胸、腹部,注意腹部有無氣液面及異常影。服鋇時於不同體位(立位、臥位)順序觀察食管和胃腸道,間隔一定時間後,檢查下腸道。整個檢查過程中,透視是基本的方法,再輔以攝片。透視下進行攝片,稱為點片(Spot film)。

無論透視或攝片,胃腸道造影要著重顯示胃腸道粘膜(又稱粘膜像),粘膜不僅是病變的好發部位,而且粘膜改變是早期病變的主要依據。充分觀察粘膜像後,再應用多量地鋇劑(約200-300ml)使被檢查部位充分擴張,繼續觀察胃腸道的位置、形狀與功能狀況,此充分擴張狀是為充盈像。若用手或壓迫器進行局部按壓,進一步觀察局部粘膜、管壁或病變與周圍的關係等,是為壓迫像;利用腔道內的原有氣體,或服用產生氣體的藥物,造成氣鋇雙重對比影像,是為氣鋇雙重造影像,能顯示粘膜的微細結構,如胃粘膜的胃小區,其顯示有利於發現表淺的細小病灶,對胃腸早期癌腫的發現有重要價值。上述四種影像在檢查中是必需的,是相輔相成而不能取而代之,這點應引起重視。

胃腸鋇餐檢查

包括食管十二指腸小腸及右半結腸。先口服適量產氣藥物及吞一大口鋇劑,立位觀察食管後,然後吞服全量鋇劑,在不同體位角度下觀察胃十二指腸各部的形狀、輪廓、位置、大小、蠕動及幽門開放情況。並利用體位使各部形成氣鋇雙重雙比,結合加壓可以更好地顯示病變,在胃和十二指腸檢查完成後,根據病情需要間隔一定時間檢查各段小腸、回盲部及結腸。在透視過程中,應適時地拍攝點片,留下記錄。胃腸鋇餐使用的濃度多採用180-200%(W/V)。

臨床應用

目前胃腸鋇餐檢查已經並非胃腸道疾病的首選了,首選應該是胃鏡。但某些疾病、或病人不願意胃鏡檢查(較為辛苦)時可用鋇餐代替。可用於:

  1. 胃腸道本身疾病、如潰瘍、炎症、腫瘤、憩室。胃腸道功能紊亂等。
  2. 胃腸道外病變推移壓迫腸道或粘連。

禁忌症

  1. 胃腸穿孔
  2.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嘔血黑便)期間、應在大出血停止後二周最早不少於一周,才能作此檢查。
  3. 急性腸梗阻
  4. 一般情況極差,宜慎重考慮。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胃腸鋇餐檢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