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骨髓的結構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組織學》 >> 血液和血細胞發生 >> 骨髓和血細胞發生 >> 骨髓的結構
組織學

組織學目錄

骨髓位於骨髓腔中,約佔體重的4%-6%,是人體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為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兒及嬰幼兒時期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大約從5歲開始,長骨乾的骨髓腔內出現脂肪組織,並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即為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和黃骨髓約各佔一半。紅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骺端的骨松質中,造血功能活躍。黃骨髓內僅有少量的幼稚血細胞,故仍保持著造血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可轉變為紅骨髓進行造血。

紅骨髓主要由造血組織和血竇構成。

1.造血組織主要由網狀結締組織造血細胞組成。網狀細胞網狀纖維構成造血組織的網架,網孔中充滿不同發育階段的各種血細胞,以及少量造血幹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圖5-8)。

目前認為,造血細胞賴以生長發育的內環境也就是造血誘導微環境(hemopoietic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極為重要。骨髓造血誘導微環境包括骨髓神經成分、微血管系統及纖維基質以及各類基質細胞組成的結締組織成分。基質細胞(stromal cell)是造血微環境中的重要成分,包括有網狀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竇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等。一般認為,骨髓基質細胞不僅起支持作用,並且分泌體液因子,調節造血細胞的增殖分化。發育中的各種血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幼稚紅細胞常位於血竇附近,成群嵌附在巨噬細胞表面,構成幼紅細胞島(erythroblastic islet)(圖5-9);隨著細胞的發育成熟而貼近並穿過血竇內皮,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幼稚粒細胞多遠離血竇,當發育至晚幼粒細胞具有運動能力時,則借其變形運動接近並穿入血竇。巨核細胞常常緊靠血竇內皮間隙,將胞質突起伸入竇腔,脫落形成血小板。這種分布狀況表明造血組織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微環境造血誘導作用。

2.血竇動脈毛細血管分支而成。血竇腔大而迂曲,最終匯入骨髓的中央縱行靜脈(圖5-8)。血竇形狀不規則。竇壁襯貼有孔內皮,內皮基膜不完整,呈斷續狀。基膜外有扁平多突的周細胞覆蓋,當造血功能活躍,血細胞頻繁穿過內皮時,覆蓋面減小。血竇壁周圍和血竇腔內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有吞噬清除血流中的異物、細菌衰老死亡血細胞的功能。

紅骨髓組織結構模式圖


圖5-8 紅骨髓組織結構模式圖

示巨核細胞生成血小板與成熟的血細胞進入血竇

骨髓幼紅細胞島超微結構模式圖


圖5-9 骨髓幼紅細胞島超微結構模式圖

P吞噬體 Ly溶酶體

32 骨髓和血細胞發生 | 造血幹細胞和造血細胞 32
關於「組織學/骨髓的結構」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