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附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組織學》 >> 男性生殖系統 >> 生殖管道 >> 附睾
組織學

組織學目錄

附睾分頭、體和尾三部分,頭部主要由輸出小管組成,體部和尾部由附睾管組成。

1.輸出小管 輸出小管(efferent duct)是與睾丸網連接的8~12根彎曲小管,構成附睾頭的大部,其遠端與附睾管相連。輸出小管上皮由高柱狀細胞及低柱狀細胞相間排列構成,故管腔不規則(圖16-13)。

睾丸功能內分泌調節示意圖


圖16-12 睾丸功能內分泌調節示意圖

2.附睾管 附睾管(epididymal duct)為一條長4~6m並極度蟠曲的管道,近端與輸出小管相連,遠端與輸精管相連。附睾管的上皮由高柱狀細胞和基細胞組成,管腔規則,腔內精子和分泌物(圖16-13)。

輸出小管和附睾管


圖16-13 輸出小管和附睾管

從附睾的頭部、體部至尾部,管道上皮細胞的種類亦有不同。電鏡觀察下,可見附睾頭部上皮中的高柱狀細胞胞質深染,核長,位於細胞近腔面,游離面有纖毛伸入管腔。低柱狀細胞核靠近基部,核仁明顯,胞質中含大量溶酶體及大小不等的吞飲小泡,多位於核的近腔面,細胞游離面常凸向管腔,並有少量微絨毛(圖16-14)。高柱狀細胞有分泌功能,低柱狀細胞有消化和吸收腔內物質的作用。體部及尾部的高柱狀細胞表面有成簇排列的粗而長的的微絨毛(又稱靜纖毛stereocilium),胞質中富含粒線體粗面內質網,數個高爾基複合體位於核上方,還可見較多有膜包裹的緻密顆粒及泡樣結構,細胞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人附睾輸出小管電鏡像


圖16-14 人附睾輸出小管電鏡像 ×1150

P纖毛柱狀細胞,C無纖毛柱狀細胞,Ci纖毛

附睾管的上皮基膜外側有薄層平滑肌圍繞,並從管道的頭端至尾端逐漸增厚,肌層的收縮有助於管腔內的精子向輸精管方向緩慢移動。管壁外為富含血管疏鬆結締組織

精小管產生的精子經直精小管、睾丸網進入附睾。精子在附睾內停留8~17天,並經歷一系列成熟變化,才能獲得運動能力,達到功能上的成熟。這不僅依賴於雄激素的存在,而且與附睾上皮細胞分泌的肉毒鹼甘油磷酸膽鹼唾液酸等密切相關。附睾的功能異常也會影響精子的成熟,導致不育

參看

32 生殖管道 | 輸精管 32
關於「組織學/附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