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四種體位上心臟大血管正常X線影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放射診斷學》 >> 循環系統的X線診斷 >> 正常心臟及大血管X線表現 >> 四種體位上心臟大血管正常X線影象
放射診斷學

放射診斷學目錄

(一)後前位(Posteroanterior view ,簡稱PA

患者直立,前胸壁緊貼片匣,X線由後向前投照。攝片時吞鋇。心右緣下段較圓,為右心房;上段為升主動脈上腔靜脈的複合影,中年和老年人因主動脈硬化增寬,延長,該段可由升主動脈構成。深吸氣時,心臟右下緣下方還可見小的三角形影,為下腔靜脈。心左緣自上而下有三個比較隆凸的弧弓,依次為主動脈結肺動脈段和左室。主動脈結為主動脈降部的起始段,隨年齡增長而突出。肺動脈段亦稱肺動脈干,由肺動脈總干構成,正常時凹平或微凸,其下方有左心耳參與。由於左室外突,肺動脈段顯得比較凹陷,稱為心腰。透視見左心室搏動與大血管相反,在心腰構成反向搏動點。心尖在第三弧的外下端,由左心室與右心室鄰接部構成,正常時居橫膈平面的附近。心臟各弧弓之間無明確之界限,應根據各弧的不同方向來識別。

心胸比率(Cardiothoracicratio)(圖4-2)

心胸比率=心臟橫徑/胸廓橫徑=T1T2/XY

圖中XY為胸廓橫徑,通過右膈頂測量。T1及T2為左、右心緣最突點各向中線垂直線。T1+T2為心臟橫徑。

後前位


圖4-1 後前位

心胸比率


圖4-2 心胸比率

心胸比率正常時不能大於0.5,但在肥胖人心臟橫位,心胸比率可達0.52。心胸比率能粗略地反映心臟大小,還可用於同一病人在不同時期作兩次檢查時比較心臟的大小。

(二)右前斜位(Rght anterior oblique view,簡稱RAO)(圖4-3)

患者直位,右前胸靠片匣,身體與片匣成45o~50o角。X線從患者左後投向右前,攝片時吞鋇,前緣自上而下為升主動脈,肺動脈段,肺動脈圓錐,右室或左室視投照角度大小而定。肺動脈圓錐亦稱右心室圓錐,是右心室接近肺動脈瓣的部分,亦即右心室漏斗部,心臟與前胸壁之間的倒置三角形透光區稱心前間隙。後緣自上而下為左房,右房及下腔靜脈,心臟與脊柱之間的透明區為心後間隙,食管為心後間隙內的主要結構,緊靠左房後方。正常時此段食管可有輕微壓跡,但決無移位。

食管下端及胃氣泡偏居前方,為識別右前斜位的標誌。

(三)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 view,簡稱LAO)(圖4-4)

右前斜位


圖4-3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


圖4-4 左前斜位

患者直立,左前胸靠片匣,身體與片匣約成60o角,攝片時吞鋇。X線從患者右後投向左前。前緣自上而下為升主動脈,右房及右室。後緣上為左房,下為左室。正常左室一般不與脊柱重迭或重迭不超過椎體的1/3,旋轉角如在60o以上,則左室與脊柱陰影分開。室間溝室間隔的下界,在透視下,讓病人深吸氣,可顯示為淺壓跡。心影上方的弓形密影是主動脈弓,向前上行為升主動脈,向後下行為降主動脈。主動脈弓的下方與心影之間的透明區稱主動脈窗,其間有氣管,支氣管和肺動脈陰影。食管下端及胃泡偏居後部,為識別左前斜位的標誌。

(四)左側位(Left lateral view)(圖4-5)

患者直立,左側側胸壁靠片匣,同時吞鋇,X線從病人右側投向左側。心前緣全部為右室,後緣下部為左室,上部為左房。食管在左房平面有淺的壓跡,無移位。心後緣最下段(即下腔靜脈)與食管之間一透明間隙,左室增大時此間隙可消失。

左側位


圖4-5 左側位

32 正常心臟及大血管X線表現 | 影響心臟及大血管外形的生理因素 32
關於「放射診斷/四種體位上心臟大血管正常X線影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