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腱損傷
A+醫學百科 >> 手部肌腱損傷 |
手部肌腱損傷多為開放性,以切割傷較多,常合併指神經傷或骨折等,也可有閉合性撕裂。由於手內肌仍完整,掌指關節屈曲不受影響。
目錄 |
手部肌腱損傷的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其中以切割傷較多,常合併指神經傷或骨折。
手部肌腱損傷的症状
肌腱斷裂後,相應的關節失去活動功能。如指深屈肌腱斷裂,表現為遠側指間關節不能屈曲;指深淺屈肌腱均斷裂,則遠近側指間關節均不能屈曲。
伸肌腱不同部位斷裂,其相應關節不能伸展,並可出現畸形。有時肌腱不完全斷裂,關節雖仍能活動,但作抗阻力試驗時無力、疼痛。
手部肌腱損傷的診斷
手部肌腱損傷的檢查化驗
對本病患者進行體格檢查,可發現伸肌腱不同部位斷裂,其相應關節不能伸展,並可出現畸形。有時肌腱不完全斷裂,關節雖仍能活動,但作抗阻力試驗時無力、疼痛。
手部肌腱損傷的鑒別診斷
本病主要表現為手部的疼痛,功能障礙,因此診斷時需與手部其它具有相同症状的損傷進行鑒別。
手部肌腱損傷的併發症
手部肌腱損傷是手部常見的損傷,處理不當往往造成水腫、肌腱粘連、肌腱斷裂等併發症,導致手指功能嚴重障礙。
手部肌腱損傷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本病的早期治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仔細的檢查:要制定一個最佳手術方案依賴術前、術中的仔細檢查,它關係到手術成敗與效果。如確認損傷與手術相距時間,肌腱斷裂區域,斷裂數目,創口污染程度,是否有不穩定骨折周圍組織損傷程度等。然後才能明確肌腱早期處理與否及治療方法。通常12 小時以內的傷口,污染程度較小,創口較整齊,肌腱缺損較小均應爭取早期縫合,一期閉合傷口。而骨骼的正常結構與穩定性及創面覆蓋更是肌腱早期修復的先決條件。
2.清創:早期徹底的清創是直接影響預後的關鍵。其目的是清除壞死組織污染及異物,使污染傷口變清潔傷口,同時也能進一步幫助了解肌腱及腱周組織損傷情況,便於下一步處理。清創以減輕創傷後炎症反應,避免大量滲出血漿液聚集創口,造成術後肌腱嚴重粘連。
3.肌腱修復:修復的原則是無張力、無扭轉、無損傷。術後肌腱粘連與再斷裂是其主要併發症,肌腱粘連是目前尚未得到完全解決的難題。修復肌腱防止粘連要從三個面探討:
(1) 縫合方法及縫合材料的選擇;
(2) 保護腱周組織;
(3) 預防粘連的材料應用。
肌腱縫合方法很多,Kessler 氏法的優點在於縫合堅強,牢靠,縫合處不易劈裂,可利於早期活動;吻合口粗糙面少,能減少肌腱粘連的機會。而且Kessler 氏法對肌腱血供關係影響較小。選擇適當的縫合材料可進一步彌補術式的不足之處。腱周組織指肌腱內外膜、腱鞘、腱紐等,行肌腱修復時均應避免損傷,腱周組織是肌腱血運的提供者,它能保持肌腱滑動結構的完整性,並減少術後肌腱粘連。
4.術後處理:修復肌腱後的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在堅強縫合的基礎上早期活動能有效地減輕粘連,即使有輕度粘連通過適當鍛煉也可使粘連組織漸鬆軟拉長,使被修復的肌腱恢復一定的滑動功能。敷料包紮以創面為限,儘可能暴露以利早期功能鍛煉;保持適當的壓力,可限制炎性反應滲出腫脹,滲血,並能幫助肌腱癒合。其壓力以不產生神經壓迫症状為宜。
手部肌腱損傷的護理
本病的預防主要是要正確指導術後功能鍛煉:
⑴早期無阻抗功能鍛煉。術後1~3周限制性被動活動,以促進新生膠原纖維形成縱向排列,減少粘連,促進癒合。此期在醫務人員的嚴格指導下行患肢(指)被動屈曲、伸直活動,方法同上。
⑵中期無阻抗的功能鍛煉。術後4~5周,指導患者輕度主動活動患肢(指),練習時動作緩和,用力適當,每日10次,每次min,以引起輕度酸脹為宜,避免暴力性動作。對肌肉和關節進行按摩,配合採用局部理療,如超短波、頻譜等療法。
⑶後期逐漸增加阻抗的功能鍛煉。術後6~10周變被動活動為主動活動患肢(指)20次,每1~2小時重複1次,練習時掌握動作要領,功能活動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鼓勵病人做日常生活動作。4~8周後完全去除石膏保護負重鍛煉,漸進加大阻抗活動;10周後根據病人的工作性質或意願進行各種不同的作業訓練,為回歸社會,恢復工作做好準備。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手部肌腱損傷的相關提問
關於「手部肌腱損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