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乾屍

乾屍,顧名思義,就是乾燥的屍體。通常情況下,人體死亡之後,體內細胞會開始其自溶過程,細胞中的溶解酶體釋放出各種蛋白水解酶,使生物大分子逐步降解為小分子。除這一自溶過程外,還自然受到各種腐敗分解,這是一個自然過程但是,乾屍卻違背了這一自然過程,沒有腐爛,相反卻以乾屍的形式呈現在今人的面前。乾屍的特點是:「周身灰暗,皮肉乾枯貼骨,肚腹低陷」。

目錄

分類

一、人工乾屍

一種就是國外通常所報導的乾屍,即木乃伊,它們在死亡後都經過處理:

乾屍

剖開體腔,取出內臟,屍體用熱溶的松香澆灌,然後用浸透松香的布包裹,出土的木乃伊在顱內、乳突小房內均有松香。此類應屬人工乾屍。如古埃及法老死後,經人工脫水和用樹酯香料處理而製成的木乃伊。另一種則是國內所發現的棺內乾屍。主要由於墓地地勢高爽,地下水位低,加之棺和墓內密封程度高,棺不漏氣,所以沒有受到地下水及濕度的影響。而棺內的腐敗過程和氧化過程耗掉了留下的氧氣,形成缺氧環境;加之屍體組織和一些物質的分解產物,不利於腐敗細菌的生長繁殖,屍體的腐敗便逐漸停止下來。屍體水分滲出體外,被殮裝、棺木或棺內存放的燈心草、木炭、石灰等吸水物質所吸收,屍體便逐漸於化而形成乾屍。因此,可以認為,凡是屍體埋葬前進行過防腐、取臟器、澆灌松香或棺內放入吸水物質等人工處理所形成的乾屍,稱之為人工乾屍。  

二、自然乾屍

指那些未經人工處理,主要由於埋葬環境乾燥導致屍體脫水而自然形成的干

乾屍

屍。比如新疆的樓蘭古屍就是由於該地區地勢低凹,氣候乾燥,降雨量極少,屍體僅以粗製毛布和羊皮覆蓋,上面壓一層干樹枝和沙土,並無密封良好的棺槨裝殮,故屍體周圍可接觸外界流通的空氣,在炎熱乾燥的荒漠之中,體內水分很快蒸發,對細菌生長繁殖極為不利,即便已開始腐敗的組織也逐漸減慢其腐敗過程,最後處於靜止的平穩狀態,使屍體保存下來。電鏡下觀察到皮膚軟骨橫紋肌、腎、腸等組織中出現大量的細菌或和細菌芽抱結構,足以說明死者體內發生過細菌繁殖過程。這些細菌與機體組織自溶、分解相互作用,使部分組織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由於乾熱環境的影響,屍體水分大量迅速減少,細菌生長和屍體組織腐敗較快受到抑制,這也是使樓蘭古屍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又如哈密古屍,其情況與樓蘭古屍類似,其墓葬地點是深入戈壁荒漠之中的一處偏僻的綠洲。地勢低凹,海拔只有200米,周圍是一片戈壁荒漠,氣候特別乾燥,有「哈密的吐魯番」之稱。哈密縣全年的降雨量平均只有34.1毫米,濕度年平均為40%~50%。可見古墓地所處的環境是十分乾燥的。而哈密古屍所在的墓穴和墓室十分簡陋,墓頂封土很淺,葬具不密封,這些因素會造成屍體與外界流通的空氣接觸,在極乾燥的環境中,屍體內的水分便很快蒸發。與此同時也抑制了細菌的繁殖,屍體的腐敗也就停止,並較好地保存下來。

附圖:在上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德國考古學家宣布一具被錯當作是因玩耍不慎而死的少女的屍體事實上是德國最古老的,同時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具乾屍。  

原因

一、條件

形成乾屍,這需要極為特殊的氣候條件,在特別乾燥或沒有空氣的地方,細菌微生物難以生存,這樣,屍體會迅速脫水,成為「乾屍」。

馬王堆乾屍所處環境雖然潮濕,但屍體旁邊有大量木炭,起乾燥作用,且棺木和墓穴用石灰密封嚴實,外界水氣難以進入。

新疆乾屍地處乾燥高溫沙漠,屍體在自然狀態下也能脫水乾燥。

少林高僧乾屍成因與馬王堆乾屍差不多,不過有資料說高僧坐化(死)前會吃些有毒物質防止死後屍體腐化,有點像自殘 。  

二、新疆樓蘭古屍

新疆的樓蘭古屍就是由於該地區地勢低凹,氣候乾燥,降雨量極少,屍

龍袍乾屍

體僅以粗製毛布和羊皮覆蓋,上面壓一層干樹枝和沙土,並無密封良好的棺槨裝殮,故屍體周圍可接觸外界流通的空氣,在炎熱乾燥的荒漠之中,體內水分很快蒸發,對細菌生長繁殖極為不利,即便已開始腐敗的組織也逐漸減慢其腐敗過程,最後處於靜止的平穩狀態,使屍體保存下來。電鏡下觀察到皮膚、軟骨、橫紋肌、腎、腸等組織中出現大量的細菌或和細菌芽抱結構,足以說明死者體內發生過細菌繁殖過程。這些細菌與機體組織自溶、分解相互作用,使部分組織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由於乾熱環境的影響,屍體水分大量迅速減少,細菌生長和屍體組織腐敗較快受到抑制,這

新疆古代乾屍

也是使樓蘭古屍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又如哈密古屍,其情況與樓蘭古屍類似,其墓葬地點是深入戈壁荒漠之中的一處偏僻的綠洲。地勢低凹,海拔只有200米,周圍是一片戈壁荒漠,氣候特別乾燥,有「哈密的吐魯番」之稱。哈密縣全年的降雨量平均只有34.1毫米,濕度年平均為40%~50%。可見古墓地所處的環境是十分乾燥的。而哈密古屍所在的墓穴和墓室十分簡陋,墓頂封土很淺,葬具不密封,這些因素會造成屍體與外界流通的空氣接觸,在極乾燥的環境中,屍體內的水分便很快蒸發。與此同時也抑制了細菌的繁殖,屍體的腐敗也就停止,並較好地保存下來。  

乾屍之謎

一、發現

2005年4月25日,一男一女兩具沉睡千年之久的新疆古代乾屍的容貌被吉林考古專家復原。這兩具乾屍是上世紀初日本探險家大谷光瑞從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盜掘文物中的一部分,後被旅順博物館收藏。此次復原工作是吉林省考古專家運用電腦三維技術進行的,歷時20天。 從復原圖上看,男性乾屍生前長相儒雅,為45歲左右的中年男子,其鬍子、頭髮、眼睫毛、眉毛都有,鬍子明顯修過,十分整齊;女性乾屍為一體態豐滿的成年女性,其鼻子、嘴、牙齒都較小,眼瞼長,是典型的丹鳳眼。  

二、分類

據國內外已有的發現和研究,古屍大致可分為乾屍、濕屍、凍屍、臘屍和鞣屍幾種類型。新疆出土的古屍均屬於乾屍類型,它是一種未經人工處理而在新疆乾燥、無菌、高溫的特殊條件下自然形成的乾屍。這種乾屍既有別於古埃及發現的經過人工防腐處理後形成的「木乃伊」,又迥異於在中國內地出土的在棺槨內盛放石灰、木炭之類乾燥劑後形成的乾屍,而完全是大自然的傑作。

由於新疆位於古絲綢之路要衝,在歷史上又是各種族、民族遷徙、交匯和融合之處,再加之這裡氣候乾燥、雨量稀少等特殊的自然環境,使得新疆一躍成為世界上擁有各人種古屍最多、天然保存最好的地區之一,其中僅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的乾屍總數就達近千具之多。  

三、樓蘭美女

乾屍在新疆分布極廣,南疆居多北疆略少,蘊藏其中的神秘色彩各有洞天,因屍而異。穆舜英等考古專家於1980年4月在羅布泊北端鐵板河附近發現的一具女性古代乾屍頗為有名。它就是因其體型優美、長發披肩、容貌超群而在後來揚名中外的「樓蘭美女」。

「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4000年歷史。眼大窩深、鼻樑高窄、下巴尖翹的「樓蘭美女」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然而,關於此屍所代表的人群具體屬於何種種族類型以及他們生前是當地土著還是從他處遷徙而來等問題至今在考古界仍眾說紛紜。  

四、嬰孩乾屍

1985年出土於且末的一具嬰孩乾屍頗為引人注目。這具嬰屍距今約3000年,年齡不到1歲。令人費解的是嬰兒的雙眼均蓋有長3厘米、寬2厘米的小石片,有人猜測這是一種原始宗教的殘跡,抑或是保護靈魂免遭散逸的習俗。

1995年,在尼雅遺址出土的兩具合葬的古屍身上蓋著以整幅織錦縫連的錦被,色彩斑斕,雲氣瑞獸間為漢文隸書「王侯合昏千秋萬代宜子孫」。1995年出土於尉犁的營盤男屍的真實身份至今仍是個謎。值得一提的是,尼雅考古發掘和尉犁營盤墓地的發掘都因其出土古屍及隨葬品的重大考古價值,分別步入1995年和199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行列。  

五、分布

吐魯番是新疆古屍蘊藏量最多的地區,其中以阿斯塔那、喀喇和卓、蘇貝希和艾丁湖古墓群最為著名。出土於1973年的張雄古屍是阿斯塔那墓地最為著名的一具乾屍,張雄少襲父職,早年因平定高昌叛亂有功,被封為威遠將軍,後任左衛大將軍兼司兵部要職。貞觀初年,唐朝一統全國之勢必行,張雄力主歸服大唐,維護統一,但高昌王不聽忠言,執意與唐朝對抗。根據記載,人們判斷張雄因此而憂憤成疾,年僅50歲時不治而亡。這位初唐名將身材魁梧,據測生前身高一米,其眉宇之間至今猶存威嚴、剛毅之風。

關於「乾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