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皰性表皮鬆解壞死型藥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皰性表皮鬆解壞死型藥疹即藥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壞死症。是藥疹中最嚴重的一型,該病發病急,發展迅速,受損面積大,易伴有多系統損害,皮疹初起於面、頸部、胸部,呈深紅色、暗紅色及略帶鐵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發展至全身。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發病率不高,但非常兇險,病死率高,尋找病因,早期診斷,合理治療相當重要。

目錄

病因

大多數藥物都具有引起藥疹的可能性,引起此型藥疹的藥物有:常見的解熱鎮痛藥,比如復方氨基比林等,磺胺類藥(甲氧苄啶及磺胺鄰二甲癢嘧啶、甲氧苄啶)、利帕西泮保泰松別嘌醇、巴比妥類,四環素呋喃妥因、抗結核藥、乙內醯尿類藥、卡馬西平等。

發病時間

從初次用藥到起皮疹時間不定,短者幾個小時;最長時間達30天。一般初次用藥比重複用藥出現皮疹的時間晚;解熱鎮痛藥、抗菌素出現皮損的時間較早,而抗痛風藥等出現皮損的時間較晚,持續時間較長;聯用多個藥物、中藥湯藥中多種成份混雜,難以確認是哪藥物過敏;過敏體質者出現皮疹較早,皮損更為嚴重。提示臨床醫師在應用解熱鎮痛藥、抗菌素等過敏幾率高的藥物時要注意詢問藥物過敏史,重複用藥時也應注意觀察,在應用抗痛風藥等藥物時要觀察1個月以上。

臨床表現

起病急,皮疹初起於面、頸部、胸部,發生深紅色、暗紅色及略帶鐵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發展至全身。斑上發生大小不等的鬆弛性水皰及表皮鬆解,可以用手指推動,稍用力表皮即可擦掉,如燙傷樣表現。黏膜也有大片壞死剝脫。全身中毒症状嚴重,伴有高熱和內臟病變。如搶救不及時,可死於感染、毒血症腎衰竭肺炎或出血。此病初起時除上述表現外,有時初起皮疹如多形紅斑或固定性藥疹,很快再發展為大片紅斑、大皰、表皮剝脫。

治療

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交叉致敏藥物,為控制病情,促進皮膚癒合,縮短病程,降低病死率,早期、足量、持續糖皮質激素應用,多次藥敏培養,選對肝腎毒性較小的有效抗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護胃黏膜,支持療法,暴露療法,紅外線燈照射,嚴格消毒隔離,全程預見性多方位護理。

抗生素的選擇慎重,因為患者處於高敏狀態,為盡量避免多價過敏和交叉過敏,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若發熱,一般採用冰敷等物理治療方法,為避免過敏都沒應用解熱鎮痛藥,在應用糖皮質類固醇後體溫都能降至正常。對於糖皮質類固醇的選用傳統遵從早期、適量的原則。

參考文獻

關於「大皰性表皮鬆解壞死型藥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